11月18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分別公布2021年新增院士名單。浙江5人當選,分別是浙江大學數學高等研究院教授阮勇斌、建筑工程學院教授徐世烺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能源工程學院教授鄭津洋、高翔,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喻景權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時,據不完全統計,浙籍馬余強等6人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應漢杰等3人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錢煦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林海帆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今年新當選的這些院士,在各自工作研究領域都作出了長久而卓越的貢獻。
數學與物理(主要指量子場論和弦論)相互交叉滲透發展是近幾十年數學研究的熱點之一,并引發了辛幾何、低維拓撲和代數幾何等數學領域的革命。阮勇斌將近代物理思想應用到數學中,在上述若干研究方向做出了開創性工作。
徐世烺是我國混凝土結構安全領域專家,長期從事混凝土結構裂縫完整性安全分析理論與高性能建筑結構與材料研究,研究成果在烏江東風拱壩、長江三峽大壩二期和三期工程、南水北調丹江口大壩等水工大壩的裂縫安全評估和控制,以及上海吳淞軍港修復加固、舟山魚山跨海大橋和杭州秋石高架橋等重大工程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鄭津洋在儲氫高壓容器、深冷壓力容器、柔性高壓復合管等方面,從理論、技術、標準、檢測到產品研發和應用取得系統性創新成果,牽頭創建國際氫能協會規范標準專委會、“高壓過程裝備與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持研制的三大類系列產品,均已實現產業化批量生產,關鍵技術指標創國際新高,廣泛應用于能源、化工等領域,社會和經濟效益顯著,為我國高壓儲運設備躋身世界前列作出了突出貢獻。
高翔長期致力于能源與環境領域減污降碳的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發工作,在能源電力、船舶航運等行業取得了系列創新成果,構建了多污染物高效協同控制技術體系,攻克了電廠超低排放、船舶尾氣高效凈化等關鍵技術難題,實現了規模化工程應用,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社會和經濟效益顯著。
喻景權長期從事蔬菜生長發育與品質調控研究,作為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等,主持了系列國家科技計劃和國家基金重點項目的實施,探明了蔬菜抗冷、光合效率和瓜類座果的調控物質及其作用機制,創建出設施蔬菜抗逆生長與高產調控技術;破解了蔬菜連作自毒物質及其導致連作障礙發生機制,建立了蔬菜“除障因、增抗性”連作障礙綠色防控技術;創建了SAS無土栽培新方法和LED精準補光技術,推動我國蔬菜主產區產業升級和非耕地農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