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如何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即將開幕的國際金融論壇全球年會將這一議題放上“大灣區圓桌會議”。廣州南沙,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以來,一直著力加快建設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范窗口。
11月23日,南沙開發區金融局局長廖曉生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一組數據:截至2020年底,南沙實現金融業增加值155.67億元,占GDP8.43%,比2018年底增長了5倍;金融產業稅收達61.6億元,比2018年底增長約92%;目前累計落戶金融企業已超6630家,其中持牌法人金融機構14家,占全市1/4。
全國首家混合所有制交易所——廣州期貨交易所在南沙落地
“我們還在深化粵港澳金融合作、推動金融創新等方面,為廣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探索了新途徑、積累了新經驗。”廖曉生說。
在深化粵港澳金融合作方面,南沙累計落戶港澳資金融類企業達1660家,占比25%,其中落地全國首家混合所有制交易所——廣州期貨交易所,引入香港交易所作為股東參與建設發展;目前正在加快推進籌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港澳保險服務中心等創新型金融機構。“尤其在融資租賃方面,創新內地和香港的飛機船舶租賃業務合作模式,聯動落地粵港澳大灣區首個‘香港+保稅港區’飛機跨境轉租賃項目、全國首單船舶租賃資產跨境保理等創新業務,實現飛機船舶資產的國際化流通。”
在推動金融創新方面,除了國家、省多個部門出臺了“廣東金改30條”、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文件,南沙近年來先后獲批自由貿易賬戶、外匯管理改革試點、國際航運保險稅收優惠、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跨境投資、融資租賃公司外債便利化額度等多項創新政策試點。在創新政策帶動下,南沙累計落地超50項金融創新案例或試點,涵蓋跨境金融創新、特色金融發展、營商環境建設等諸多領域,有力彰顯改革開放試驗田引領作用。
爭取跨境貿易投資開放試點和氣候投融資地方試點
廖曉生表示,下一步,南沙將圍繞粵港澳大灣區、自貿試驗區發展要求,貫徹落實省、市、區金融發展“十四五”規劃,著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核心節點、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關鍵支撐力量、金融開放創新樞紐,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重要動能。
首先是“實現金融改革創新成果再突破”,積極爭取跨境貿易投資開放試點、融資租賃系列創新政策等盡快落地,各項政策試點和具體業務“由點及面”先行先試。
其次是推動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再提升。廖曉生表示,要結合南沙在科技創新、高端制造、航運物流以及新型信息技術產業等方面的優勢和布局,構建助力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特別是促進科創金融發展,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風投創投集聚區,為南沙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要承載區提供金融支持。
同時,進一步擦亮南沙跨境金融、航運金融、綠色金融、期貨交易等八大特色金融名片,特別是持續創新跨境金融發展,促進投融資便利化;圍繞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目標,積極爭取氣候投融資地方試點,打造新時代綠色金融發展樣板;攜手港澳探索共建全球飛機租賃中心,助力廣州國際航空航運樞紐建設等重點工作。
此外,要強化內外聯動,推進金融對外交流合作再深入。助力建設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積極承載廣州深圳雙城協同發展戰略,探索與港澳、深圳在資本市場、科創金融等方面的合作發展,同時穩步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工作,協助廣州期貨交易所盡快開業運營,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港澳保險服務中心籌設工作;打造明珠金融創新集聚區,營造良好的金融發展氛圍。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方晴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王燕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