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高質量發展的琶洲試驗區。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廖靖文 通訊員梁志遠
潮起珠江,奔涌向前。
海珠與珠江密不可分。江河湖海孕育發展熱土,被珠江環繞的海珠島上生機勃勃。“三江入粵 八門出海”——閱江路上,會展東新時代驛站大廳上的展陳,折射著海珠這片熱土的大視野大格局。
面朝珠江,城市空間打開格局。
匯入珠江主航道的有西江、北江、東江三個源頭。珠江主航道穿過廣州城,前后航道環繞潤澤著海珠島這顆明珠,再向海奔涌,通過虎門、蕉門、崖門等八個出海口匯入大海。
面朝珠江,新的浪潮正在奔涌。
廣州市海珠區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勾勒出未來五年的新藍圖:全力做強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城市更新“雙引擎”,優化“一區一谷一圈”三大空間布局,加快建設數字經濟示范區、產城融合引領區、城央生態宜居區、文商旅融合樣板區,逐步建成有活力有魅力有競爭力的數字生態城,奮力打造廣州高質量發展新高地。
無論是加快建設的數字經濟示范區,還是建設出新出彩珠江水岸,海珠面向珠江、奔向高質量發展的腳步更加堅實有力。
面向未來,新的號角已經吹響。
打開格局 “一區一谷一圈”邁向高質量發展
廣州依水而建,因水而興。珠江穿城而過,塑造了廣州這座國家中心城市獨特的城市格局。
被珠江環繞的海珠島,向水而為,連接著廣闊世界,從古至今在廣州的城市發展格局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一百多年前,無數商船跨洋過海,經珠江抵達海珠黃埔古港,在琶洲島打開一扇世界接觸中國的大門。
就在前不久,第130屆廣交會剛在琶洲閉幕,這里是中國聯通世界的窗口。
世界一流的數字經濟示范區也在這里快速崛起。江水奔涌,沿著閱江路碧道向前,一路綠意盎然,抬頭望去,琶洲試驗區建設熱火朝天,一幅現代數字經濟與綠色生態交織的畫卷在海珠展開。
海珠區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力爭到2025年琶洲試驗區實現營收超5000億元,琶洲西區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打造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先導區;琶洲南區完成土地出讓,基礎設施基本建成,一批產業項目封頂,打造創新融合拓展區;琶洲東區完成規劃編制、土地整備、產業招商,啟動項目建設,打造未來超級總部區。
面朝珠江,海珠有大格局。
海珠將在全國發展大局中找方向,擦亮廣交會“金字招牌”,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標桿區,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展現海珠擔當。
海珠將在全省發展布局中找機遇,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把握“雙區”建設、“雙城”聯動機遇,服務支持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在區域互動中實現共贏發展。
海珠將在全市發展格局中找定位,全面落實珠江沿岸高質量發展戰略,全力打造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向邁進廣州第一方陣發起沖刺。
海珠將立足自身發展優勢找突破,深刻把握海珠區位優勢突出、琶洲帶動力強、科創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人文底蘊深厚、發展后勁充足等六個方面優勢,奮力實現海珠從城鄉結合區、中心城區,到都市核心區的位勢躍進。
面向未來,海珠更有大力度。
海珠正在堅定不移優化城區空間布局,以實干擔當精心謀劃建設“一區一谷一圈”,構筑海珠發展新優勢。注重產城融合,全力推動“一區一谷一圈”協同發展、錯位發展、集聚發展,培育更為強勁的動力源和增長極。
動力變革
創新“四大工程”全面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海珠區工業大道,車輛川流不息。廣州第一條萬噸巨輪、中國第一臺離心機、世界上第一件鈦制潛水服……這些里程碑都鐫刻在工業大道上。萬寶牌電冰箱、虎頭牌電池等全國知名產品,同樣出自工業大道。昔日海珠,就是工業強區的代名詞。
斗轉星移,隨著城市化大踏步前進、產業升級的步伐,海珠探索出了一條產業轉型升級的成功道路,片區功能發生了從老工業區到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的重大轉變,實現了老城市新活力的巨大飛躍。而面向未來,海珠將著力強策源、育主體、建載體、優環境,深入實施海珠創新“四大工程”,全面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助力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實施創新策源“聚能”工程,注入創新創造“源頭活水”。海珠將全力建設“一區”“一谷”兩大創新策源基地,以新港科技創新大道為軸,勇當廣州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排頭兵。
實施創新企業“培優”工程,推動創新創造“鯤龍出水”。海珠將推動創新主體成鏈成群成勢。力爭到2025年全區高新技術企業突破800家。
實施創新平臺“增效”工程,賦能創新創造“行云流水”。海珠將探索科創載體運營發展海珠模式,優化“苗圃—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科技創新園區”孵化平臺體系。
實施創新環境“提質”工程,促進創新創造“如魚得水”。海珠將更大發揮海珠基金、中大國際創新生態谷產業發展基金引導作用,擴大區屬國企產投基金規模,優化科技金融服務生態。
從“聚能”“培優”到“增效”“提質”,勃勃生機在珠江畔迸發新動力,廣州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在海珠加快崛起。
面向珠江
踐行新發展理念 珠江水岸出新出彩
沿著珠江向前,從廣州塔到華南大橋,沿途有美麗舒適的碧道、各具特色的驛站、不同季節開花的各類花木,海心橋、廣州塔、琶醍、會展公園等景觀星羅棋布……日益靚麗的珠江水岸透射著踐行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海珠擔當。
面向珠江,海珠將變得更綠——
海珠將充分發揮海珠生態優勢,以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思維,保護江、涌、湖、園、林,打造水網相通、城水相依的美麗江島。全面建成106.5公里碧道,打造“小環+大環”游憩系統,建設百里濱水帶狀公園。
依托江岸,海珠將變得更新——
建設出新出彩珠江水岸,海珠將聚焦打造世界一流濱水活力區目標,用好碼頭、驛站資源,以點帶面、有序推進,科學制定實施建設計劃,串段成鏈,優化珠江沿岸功能空間格局。
前航道將打造文化、多元、精致的魅力水岸。琶洲區段加快閱江路(廣州塔—華南快速)景觀環境提升,打造多彩繁榮的創新江岸、廣州國際形象的展示窗口。
后航道將打造創意、生態、活力的創新江灣。采用“修舊如舊”模式改造提升太古倉等工業遺存,建設具有文化沉淀的產業載體,打造文化創意產業區。推動“工業銹帶”轉化為“生活秀帶”,打造智能化、信息化商貿新業態集聚區。
建設城區,海珠將變得更靚——
海珠將開展“街凈巷潔”“城美景靚”品質提升項目,用足繡花功夫精雕細琢廣州塔、琶洲等重點片區管理,建成一批“席地可坐”、特色鮮明的城市管理高品質樣板街區。
踏上新征程,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海珠正在激蕩著發展的新活力。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廖靖文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