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中自科技后,10月25日可孚醫療也遭遇上市首日破發,A股連續兩個交易日出現新股首日破發。自9月18日注冊制下新股詢價新規落地以來已有一個多月,市場化詢價定價發生積極變化,IPO市場環境進一步優化,注冊制下的新股發行市場化程度不斷提升。業內人士表示,市場化定價原則之下,投資者“打新穩賺”的固有思維將逐漸被打破。
打新收益縮水
年內逾40只次新股一度破發
10月25日,科創板凱爾達、創業板可孚醫療上市首日盤中相繼破發。公開資料顯示,可孚醫療發行價93.09元,集合競價跌10.89%,報82.95元;凱爾達發行價47.11元,開盤價44.8元。截至當日收盤,可孚醫療報收于88.97元,跌4.43%;凱爾達報收于52.18元,漲10.76%。
10月22日,科創板新股中自科技上市首日即破發,成為近兩年來A股市場第一只上市首日破發的新股。中自科技發行價70.90元,盤中一度大跌近17%,盤中最低跌至58.88元。截至25日收盤,中自科技報63.97元,上市以來跌幅9.77%,仍處于破發狀態。
注冊制改革持續深化的背景下,新股破發已不是新鮮事。同花順數據顯示,近三個月,A股上市新股中已有十余只破發。而今年以來上市的近400只新股中,已有超40只個股曾跌破發行價,36只仍處于破發狀態。今年上市的尤安設計、四方新材、神農集團、太和水、山水比德、奧泰生物,相對發行價跌幅均超過20%。
從過去一周(10月18日至22日)的市場表現來看,德邦證券分析師吳開達表示,注冊制新股漲幅大幅回落。上周主板開板新股兩只,開板平均漲幅為52.4%,前值50.7%;科創板共有四家公司上市,上市首日平均漲幅為96.2%,前值173.7%;創業板共有六家公司上市,上市首日平均漲幅82.8%,前值162.2%。
報價博弈加強
助推市場定價更趨理性
“近日的新股破發或與注冊制詢價新規有關。新規將最高報價剔除比例由不低于10%調整為不超過3%、不低于1%,高報價被剔除的概率降低,新股定價博弈加大,整體新股報價的中樞或呈現上移趨勢。此外,長期打新收益顯著,規律上也存在價格中樞持續上移的趨勢。”星石投資首席研究官方磊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9月18日,證監會、滬深交易所及證券業協會同步發行七項文件,對注冊制板塊承銷制度進行修訂。此前,一些網下投資者為博入圍“抱團壓價”,注冊制板塊發行估值持續下行,進而帶來企業募資不足等問題引發監管關注。
新規實施后,市場化詢價定價發生積極變化。同花順數據顯示,10月以來新股發行市盈率普遍提高,截至目前,月內注冊制下進行網上網下申購的企業有20家,除一家虧損外,其余19家企業發行市盈率均超過20倍。而今年8月、9月注冊制下進行申購的58家企業中,發行市盈率低于20倍的占比超過四成。另據中信建投統計顯示,新規實施后的9月19日至10月22日,高鐵電氣、中科微至兩家科創板公司和百勝智能、久盛電氣、可孚醫療、戎美股份、深城交五家創業板公司發行價格高于“四個值”孰低值。
中信建投認為,注冊制下新股詢價新規加強了新股定價的市場化,報價博弈加強、難度加大,出現首日破發在預期之內,是注冊制新股報價新規實施和公司基本面變化的內外因素雙重體現。方磊也表示,新股破發打破了“打新神話”,反映出股票市場價值發現功能正在增強,更有助于市場定價回歸理性。向后看,當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持續增強時,賺取一二級市場價差或許越來越難,收益分配或將繼續回歸至研究能力。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新股上市首個交易日有漲有跌才是正常,如果新股上市第一個交易日就暴漲一兩倍,這表明網下詢價定價可能是存在問題的,當網下的詢價定價比較公平合理的時候,其和二級市場上新股上市的價格就不應該差距太大。在成熟市場,新股上市的第一個交易日漲幅超過50%比較困難。保持一定的上市首日破發比例,才是一種均衡、正常的市場狀態。目前,科創板和創業板都出現新股上市第一個交易日破發,這是一個好的信號,表明注冊制板塊新股發行詢價定價機制正在完善,抱團壓價的現象得到明顯改觀,網下詢價力量更加均衡。
董登新表示,新股破發有利于倒逼網下詢價機構更加謹慎,對散戶盲目打新、瘋狂炒新具有威懾效應,能倒逼投資者提高風險意識,理性對待新股,有利于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