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學城 莫偉濃攝
大洋網訊 近年來,中航光電華南產業基地、中國鐵建華南區域總部等“500強”企業紛紛落戶,廣州番禺區這片投資熱土,吸引了大量的500強企業紛紛搶灘落地。尤其是今年以來,平均每個月至少有一家500強企業在番禺洽談、簽約、落戶、落地、動工、投產及增資擴產。番禺區高質量發展的“磁吸力”為何如此強勁?
在廣州市番禺區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給出了答案:番禺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區位優越、產業齊全、民風崇實。前承2200多年歷史文脈源流,坐擁灣區門戶530平方公里發展縱深,環繞百里珠江岸線,遠眺獅子洋畔廣闊的山水田園,“我們有基礎、有條件、有信心團結和帶領全區人民,在新時代的現代化征程中實現新跨越!”
發展潛力:向海而生,番禺闊步邁向大未來
毫無疑問,眾多企業之所以選擇投資番禺,是看中了它蘊藏的發展潛力。特別是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下,地處大灣區地理中心的番禺,正成為珠江口、灣頂區域一顆耀眼明珠。
在番禺東部、獅子洋畔,蓮花山靜靜矗立。自古以來,從伶仃洋進出珠江的船只,皆以山上蓮花塔為進出廣州的標志,更是被譽為“省會華表”,足見其地理和歷史地位重要。今年年初,“珠江門戶”蓮花山腳下連片土地成為矚目焦點,廣州蓮花灣片區橫空出世,該片區規劃范圍位于番禺區東部,具體為珠江后航道以南,南沙港快速以東、沙灣水道以北,約260平方公里,其中陸域190平方公里,占據了番禺面積近一半區域。
攤開地圖,番禺東部蓮花灣片區占據大灣區“灣頂”區域,是珠江口最具潛力的發展地帶。它的北邊是大灣區“智核”廣州大學城以及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南邊是廣州唯一的城市副中心南沙新區,西邊是番禺城區以及佛山順德,東邊是東莞水鄉……蓮花灣片區正處于這些區域的中心位置,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黃金地帶。蓮花灣片區的發展,承載了番禺區未來發展的新夢想。
“過去,由于橋隧技術的限制,寬闊的江面成為發展的阻隔,如今隨著橋隧工程技術的提升,穗莞之間寬闊的獅子洋江面將不再是阻隔,而成為自然景觀的最大優勢。”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說,蓮花灣片區將發揮縫合珠江兩岸、驅動廣佛莞同城化的價值,這也正是番禺區融入大灣區、競逐珠江口的重要機遇,“番禺區未來發展空間被打開了,充滿無限想象力”。
航拍海鷗島
創新活力:構建大灣區一流創新生態圈
創新,是番禺區最鮮明的區域標簽之一。包括大灣區“智核”廣州大學城、廣州國際創新城在內,番禺區無處不創新。
在番禺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這些非常有說服力的數據:番禺全區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800家、增長超8倍,總量在廣州市各區中排名第三。康和藥業、三雄極光獲國家科學技術獎,14家企業獲省科學技術獎,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57%。
獲評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范區,全區專利授權量超7萬件、增長超4倍,總量位居全市第二。
“1+4”產業人才政策深入實施,匯聚兩院院士46人、科研人員和大專學歷以上人才約62萬人,累計安排人才補貼5.6億元,人才生態環境評價位列全市第一。
……
禺山大地上,一批批優質企業、高端人才作為創新主體正在不斷釋放新活力。番禺區也著力為打通科研成果轉化、創新力轉化提供最優質的承載空間與發展平臺。
走進廣州國際創新城,南大干線、金光西大道、金光東隧道,一條條大道四通八達,打通了城市發展的脈絡;一棟棟高顏值的科技大樓拔地而起,高科技產業新城正在崛起。坐落其中的廣州大學城智慧谷,人工智能總部大廈、信息技術總部大廈目前已竣工。隨著廣州國際創新城區位優勢凸顯以及周邊配套日益完善,一大批發展潛力大、帶動性強的龍頭型高新技術企業選擇落戶在這里。
番禺區提出,全面融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積極推進廣州大學城·中關村青創匯、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大學城園區)等項目建設,發揮廣州大學城高校人才、技術等資源要素集聚優勢,著力構建粵港澳大灣區一流創新生態圈。統籌開發建設大學城中軸線地塊,全面釋放廣州大學城科創產業空間。規劃建設環大學城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基地。全力支持華工國際校區二期、暨大二期、廣醫二期等項目如期推進,加快建設華工、暨大科技產業園。
營商環境:
做到“企業有呼、番禺必應”
近日,番禺區小谷圍島迎來了一次重要“牽手”:作為我國科技創新策源地的中關村攜手大灣區“智核”的廣州大學城,打造廣州大學城·中關村青創匯,并迎來首批入駐企業,為廣州番禺區搶抓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發展機遇注入強勁動能。
在簽約儀式上發言的芯訊通集團董事長楊濤表示,之所以選擇番禺,是看中了番禺有著最優的營商環境和最高效的政務辦事效率,“沙漠里難以長成大樹,大樹大多長在肥沃的土地上,而番禺就是這么一塊肥沃的土地。”
這是入駐企業的真實聲音,也是番禺區打造最優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自去年以來,番禺區創新招商引資和企業服務機制改革,緊緊圍繞招商、親商、護商、扶商、安商五個方面,持續深入推進招商引資和企業服務機制的改革創新,實行“首問責任制”和“首席服務制”,對企業的訴求實施閉環全程跟進,切實做到“企業有呼、番禺必應”,企業服務和招商機制改革創新經驗在全省推廣,五年來近600個重點招商項目簽約落戶或增資擴產。
接下來,番禺區將更加用心用情用力解決企業的困難事、煩心事,進一步完善招商機制,實行首問負責制,拓展親商平臺服務深度和覆蓋廣度。
文化硬核:
五大文化品牌,賦能區域發展
文化是一個區域發展的內核力量。有了文化的支撐,高質量發展才有持續后勁。
番禺有2200多年的歷史,是著名的“魚米之鄉”,也是嶺南文化、廣東音樂的發源地之一,素有“文化之鄉”的美譽。近年來,番禺更是獲評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第二批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兩塊“國字號”金招牌,文化發展展現現代活力。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作為文化強區,番禺還擁有創新文化氛圍濃郁的廣州大學城。廣州大學城內有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12所高校20多萬師生,以及1300多名院士、博導等高層次人才,是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核心區組成部分,為廣州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科創與人才資源最為富集的“智核”。經過多年的發展,“大學書香”成為了番禺區獨有的一張文化名片。
番禺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力打造和宣傳“大學書香、智造時尚、廣州美食、廣東音樂、嶺南民俗”五大文化品牌。加強對廣州大學城的科創資源、區位優勢和人文景觀的宣傳力度。大力實施“文化+”戰略,推動國家文化出口基地提質擴容。
文/肖桂來 圖/李波 (除署名外)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