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在昨日召開的2021年前三季度廣州市經濟運行新聞發布會上,市統計局局長陳小華對前三季度廣州市經濟運行數據進行了解讀。陳小華介紹,綜合來看,支撐廣州經濟穩定恢復的動能主要體現在“四個能”:
第一,科技賦能。近幾年,廣州錨定創新驅動發展目標不放松,致力增強科技創新和賦能產業,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2016-2019年,廣州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年均增長15.6%,至2020年,R&D經費投入強度首次突破3%。全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從2015年的44.8%提高到2020年的50%。隨著廣州創新活力不斷增強,帶動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為全市經濟對沖負面因素影響、保持發展韌性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第二,投資蓄能。今年以來,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在前三季度保持近20%的高速增長,尤其是產業項目投資增速達到47.1%,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蓄勢注能。而這種蓄勢注能,并不僅僅體現在“量”的擴張,更體現在“質”的提升。從投資結構看,前三季度,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占工業投資的比重、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占制造業投資的比重均在40%左右,彰顯科技成果在全市工業發展應用步伐加快,工業向高質量發展新臺階邁進。
第三,消費釋能。廣州作為國內首批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之一,大力推動消費轉型升級。一是品質消費成主流。造車新勢力備受關注,新能源汽車需求大幅增加,前三季度實現零售額同比增長1.1倍;廣百股份、友誼集團等百貨商場在高端消費的帶動下,零售額合計同比增長44.2%;星巴克、喜茶、奈雪的茶、炳勝、廣州酒家等品質餐飲品牌合計餐費收入同比增長40.1%。二是線上“買買買”的消費業態持續發力,限額以上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限額以上網上餐費收入均保持兩位數增長,說明廣州人的消費方式在不斷優化,內需潛力加快釋放。
第四,市場聚能。市場主體活躍,保障了經濟根基。前三季度,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52.44萬戶,其中企業34.81萬戶,分別增長36.7%和22.7%,市場主體增量居全國主要城市前列。新登記市場主體中,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裝備與機器人、數字創意等新興產業企業均達6萬戶左右,同比分別增長1.4倍、1.2倍和42.9%。作為經濟發展主力軍的“四上”企業培育成效顯著,在庫、新增入庫“四上”企業數量均居全省第一。截至9月末,全市“四上”企業接近3.5萬家,數量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前三季度新增的新開業“四上”企業超過770家,數量同比增長61.8%,占全省比重達27.0%。
從以上四個方面來看,今年前三季度,廣州經濟穩定恢復的態勢持續,呈現出較大韌性和潛力。下階段,廣州將繼續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促進經濟加快全面恢復和提質增量。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涂端玉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