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記者接到網友反映:鄭州西郊天健湖公園發現疑似“加拿大一枝黃花”。被稱為“生態殺手”的外來物種“加拿大一枝黃花”在鄭州安家?網友反映是否屬實?大河報記者邀請到專門從事植物分類學研究的河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家美一起來到天健湖公園現場查看。
記者在現場發現,在天健湖公園的河岸邊,生長著近百米的“小黃花”,李家美教授根據多個性狀的特征確認,該“小黃花”就是外來物種“加拿大一枝黃花”。
鑒定
根據多性狀確定其身份
11月15日下午,記者陪同李家美教授來到天健湖公園,該公園位于鄭州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呈東西走向。在天健湖公園北岸的綠化帶內在一排常青樹的下邊,生長著平均高度2米的“小黃花”,單株最高的接近3米,這是否就是市民口中所說的“加拿大一枝黃花”?
李家美教授走近“小黃花”仔細觀察。此時,有兩位散步的市民經過,看到記者和李家美教授正在“研究”這些“小黃花”,湊上前說:“這些美麗的‘小黃花’是不是‘加拿大一枝黃花’?看網上說鄭州有這種外來物種,在這里生活了這么久,還是第一次知道這種花的名字。”
現場,李家美教授用放大鏡查看和測量,并依據株高、花序單面生長、花總苞片、頭狀花序的大小等性狀,確認系“加拿大一枝黃花”。
“這種花最高可至3米,另外花序朝著一側生長也是該花的主要特征,另外從總苞片、單個小花序一般為2、3毫米,可以確認這個就是‘加拿大一枝黃花’。”李家美教授告訴記者。
記者試探性地想拔一棵,費了好大力氣還是沒有拔出來。“這種植物,根莖十分發達,很難拔出來。”李家美教授說。
危害
單株就能繁殖成兩萬多株
這種外來物種到底有什么危害?傳播力如何?李家美教授告訴記者,“加拿大一枝黃花”系外來物種,主要產自北美的加拿大、美國等地,花形色澤亮麗,其實是一種惡性雜草。由于“加拿大一枝黃花”繁殖能力超強,與本土植物、農作物爭奪營養物質和水分,可謂是“黃花過處寸草不生”“我花開處百花殺”,被稱為“生態殺手”。
李家美教授同時表示,耐旱、耐瘠薄是這種外來物種的特點,已廣泛出現在鄭州、開封、新鄉、信陽等地,城鄉綠化區域、農田、撂荒地、高速公路、國道、一般公路等沿線,呈爆發態勢。更可怕的是,單株就能繁殖成兩萬多株,所以想想都可怕。
李家美教授表示,由于“加拿大一枝黃花”已經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第二批),它的傳播類似于蒲公英,其種子可以通過隨風傳播和根狀莖橫走傳播,通過汽車車輪夾雜、鞋底粘帶或者其他物品攜帶都可以進行傳播,這些年“加拿大一枝黃花”已經適應了鄭州的氣候和溫度,所以才在鄭州生根發芽,肆意生長。
“這種外來入侵物種在加拿大、美國當地有天敵,所以當地的生態平衡能夠得以維持,在鄭州,‘加拿大一枝黃花’沒有天敵,所以才能毫無節制地肆意生長。”李家美教授告訴記者。
數據
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根據今年5月份發布的《2020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并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219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而據專家介紹,這些“海外來客”“偷渡入境”的渠道主要有:自然入侵,通過空氣流動,水體流動或由昆蟲鳥類的傳帶,植物種子或動物幼蟲發生自然遷移,造成生物危害;人為引進,分為有意引進和無意間引進。有意引進包括出于觀賞、飼料等目的;無意間引進:雖是人為的,但其主觀上并無引進意圖,而是隨著進出口貿易海輪或入境旅客無意間被引入的。此外,入境旅客帶的水果、肉類,甚至鞋底,也會成為外來物種入侵的途徑。
撲殺
鄭州曾“圍剿”“加拿大一枝黃花”
記者網上搜索發現主要產自北美的加拿大、美國、墨西哥等地的這種植物,在1935年作為觀賞植物被引入中國。引種后逸生成雜草,主要生長在河灘、荒地、公路兩旁、農田邊、農村住宅四周,還入侵果園、茶園、菜地和牧場。
鄭州曾經對“加拿大一枝黃花”進行“圍剿”。鄭州市林業局官方網站顯示,早在2006年4月11日,該局網站一篇題為《鄭州市林業工作總站再次組織清除加拿大一枝黃花》文章顯示,鄭州市西郊原鏟除地,又發現了大面積“加拿大一枝黃花”的幼苗。鄭州市林業工作總站于2006年4月10日再次組織了對“加拿大一枝黃花”的清除工作。但是,“加拿大一枝黃花”真正清除干凈至少還需要兩年以上。
該文顯示,鄭州市林業部門還組織森檢人員進行一次全面調查,對種植“加拿大一枝黃花”的地方以及廠礦企業、公路沿線、苗圃、風景名勝區等進行重點調查,對花卉市場、花店等加大監督檢查力度,一旦發現“加拿大一枝黃花”,立即上報并組織清除、收繳銷毀。
鄭州西郊天健湖公園出現的“加拿大一枝黃花”如何處置,本報將繼續跟蹤報道。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