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破解“四大瓶頸” 促進非醫用防護用品行業轉型升級

2021-11-11 09:10:05    來源: 湖北日報    

4元至7元可以買到一包(10只)民用口罩,折合每只0.4至0.7元;獨立包裝的醫用外科口罩則是每只1.5元。武昌東亭社區一家藥店的銷售員說,“非醫用口罩”(民用口罩)價廉的優勢吸引了不少附近居家生活的市民購買。

作為疫情常態化防控的重要舉措,出門戴口罩,已成了人們的日常習慣,普通口罩也加入了日常生活消耗品的行列。實惠的價格背后,非醫用防護品質量如何?11月9日召開的湖北省非醫用防護用品質量分析會透露,我省非醫用防護用品質量狀況、企業質量意識、質量檢測能力呈逐年提高趨勢,針對少數口罩過濾效率不合格、產品標識不規范等問題,我省將破解“四大瓶頸”,促進非醫用防護用品行業轉型升級。

專項行動抽查20批次

2021年3月起,我省開展非醫用防護用品執法專項行動。截至目前,湖北省纖維檢驗局檢查非醫用防護用品生產銷售企業58家(其中生產企業51家、銷售企業7家,含藥店、批發部、超市等),抽查包括一次性防護口罩、過濾式防塵口罩、一次性無紡布口罩、熔噴法非織造布、紡粘熱軋法非織造布等在內的非醫用防護用品樣品20批次,包括非織造布19.849噸,發現少數不合格產品。在這次專項行動中,省纖檢局查辦不合格案件4起,責令改正6起,沒收不合格非醫用口罩71.62萬只。

據了解,這些非醫用防護用品主要不合格項有產品標識、基本要求、外觀檢查、制造商應提供的信息、口罩帶及口罩帶與口罩體連接點處的斷裂強力、過濾效率等,不符合GB 2626-2006《呼吸防護用品 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GB/T32610-2016《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范》等兩項國家標準要求。

據了解,過濾效率不合格可能導致口罩不能有效過濾空氣中的懸浮顆粒物(如細菌、病毒、粉塵等),增加了使用者患病或感染的風險;口罩帶與口罩體連接點處的斷裂強力不合格,使得人們佩戴口罩時容易脫落,影響正常使用;產品標識標注不清給了部分制售企業“渾水摸魚”的機會,將非醫用口罩與醫用口罩混為一談,誤導消費者。

提質須破四大瓶頸

目前,我國民用口罩包括兒童口罩、日常防護型口罩、民用衛生口罩等,均有相關國家、湖北地方、行業及團體標準,大部分可有效阻隔飛沫、花粉、微生物等顆粒物傳播。

“民用口罩相較于醫用口罩,在防止病毒傳播方面有所欠缺,但只要是質量合格,防粉塵、飛沫的效同樣不錯。按照國家相關指引,低感染風險人群可以使用。”省纖維檢驗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民用口罩等非醫用防護品作為重點日用防護產品,如果質量低劣,不僅無效,還會帶來皮膚瘙癢、過敏等。

近年來,我省非醫用防護用品質量狀況逐年向好,涌現出一批重質量、守信譽的名優企業。但眼下仍有部分企業存在一些質量問題,特別是個別企業降低原料和生產環節成本,違法使用國家規定的限用原料及禁用原料,未建立完善質量安全管理制度等。

據介紹,從行業發展上看,近年來隨著新型紡織材料的研發生產并占領市場,傳統低端的防護用品市場競爭力逐漸削弱,我省部分非醫用防護用品企業生產的傳統產品嚴重滯銷。

省纖檢局相關負責人稱,目前我省非醫用防護用品行業遭遇四大發展瓶頸:企業多產品大,但高端市場占有率不高;品牌效應不強,低附加值產品多;部分企業質量責任意識不強,企業自身檢測能力偏弱甚至缺失;產品質量過程控制存在缺陷和漏洞,原料入廠、產品出廠做不到“貨證同行”,為質量問題埋下隱患。

省纖檢局稱,將繼續對相關企業加強技術幫扶,向企業提供檢測服務,實施精準幫扶。同時加強執法檢查,深入企業普及質量知識、展示執法成果。

如何選購合格的非醫用口罩

省纖檢局專業人士給出了“四看”的建議——

看口罩產品類型。紙口罩、活性炭口罩、棉布口罩、海綿口罩等因材質不夠致密,預防感染效果有限,但能降低咳嗽、噴嚏和說話等產生的飛沫播散,可用于居家室內活動、及通風良好工作場所等低風險暴露場所。

看產品本身。口罩防護效果關鍵取決于中間那層熔噴布,且須經過駐極(即使其帶有電荷,增加靜電吸附功能)。部分劣質口罩中未使用熔噴布或者使用薄紗一般材料輕扯即破或者未經過駐極,防護性能不達標。

看口罩資質。正規的醫用外科口罩外包裝上都會標注產品注冊號。編號規則通常為:×械注準(×為省份簡稱)+注冊年份+264(二類醫療器械64分類)+編號。3M 、N95/KN95系列口罩,還可以通過公眾號查驗真偽。

看包裝。查看整體包裝是否完整、整潔,是否標示產品標準、生產產品注冊號,包裝上商標、使用說明的字體印刷是否清晰、布局是否美觀等。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