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11月10日,跨越五大洲8個時區,通過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的形式,2021廣州國際友城大學聯盟年會召開。此次年會審議通過澳大利亞查爾斯·達爾文大學等五所高校加入聯盟的申請,聯盟的成員大學數量增加到18個。
攜手應對后疫情時代挑戰
2021廣州國際友城大學聯盟年會由廣州國際友城大學聯盟秘書處、廣州大學主辦,澳大利亞西悉尼大學承辦,分別在廣州和悉尼兩地同時設立線下會場,并作為2021年全球市長論壇系列活動之一。
本次年會以“攜手應對后疫情時代挑戰,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圍繞全面落實聯合國2030可持續議程,聚焦成員大學間科研合作、網絡課程共建和互認、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和競賽等領域,凸顯廣州國際友城網絡框架下的多邊交往。聯盟13所成員大學、5所新申請入盟大學和特邀觀察員大學等國內外高校代表,以及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波蘭、巴西、伊朗、澳大利亞等國駐穗總領事館代表約110多人線上線下參會。
廣州國際友城大學聯盟(以下簡稱“聯盟”)成立于2018年,是廣州大學倡議發起的,主要由位于廣州國際友城的大學參與的國際高等教育交流平臺與中外人文合作交流機制載體,是廣州友城工作的三大品牌之一。
作為此次年會的承辦方,廣州國際友城大學聯盟執行主席、西悉尼大學校長格雷佛教授在致辭中強調,廣州國際友城網絡以及廣州國際友城大學聯盟在推動世界和平、促進青年交流、推動科技進步和城市可持續發展以及賡續人類文明方面的積極作用。他表示,西悉尼大學將不懈努力,為促進悉尼與廣州的城市友誼與合作,推動澳中關系發展發揮積極的力量。
廣州國際友城大學聯盟主席、廣州大學校長魏明海教授致辭并作聯盟2021年工作報告。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初至2021年9月,聯盟學者共合作發表ESI論文123篇。聯盟成員大學間不斷推進科研合作,其中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與帕多瓦大學合作項目獲得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廣州大學與魁北克蒙特利爾大學共建的中加國際文旅融合研究中心專家們就在中國廣州設置世界旅游觀測點等達成共識,為后續開展文旅融合促進城市發展夯實了學術基礎。魏明海指出,后疫情時代世界高等教育的發展,需要全球大學秉持更加開放包容、合作的精神和態度,相信聯盟成員大學間的合作將不斷走向深入,持續得到深化。
“我覺得廣州就是我的第二個家,在這里有賓至如歸的感覺,人們都很溫暖好客。很榮幸能夠參加此次2021年全球市長論壇系列活動。”廣州國際友城大學聯盟秘書處主任斯蒂夫·法爾(Charles Stephen Farr)來自美國,目前是廣州大學的外籍專家,已在廣州生活近6年。他介紹稱,當前廣州正在積極推進友好城市交往工作,與廣州建立友好關系的國際城市有98個,這其中,廣州國際友城大學聯盟也擔任了重要的角色。斯蒂夫·法爾認為,大學之間的合作交流,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在如火如荼推進,廣州地理位置優越,是一個能夠把全世界大學凝聚起來的理想之地。杰出的人才匯聚在此,碰撞智慧,充分利用相關資源促進城市之間友好交往,進一步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聯盟“朋友圈”擴至18所高校
啟動“數字學院計劃”
為在聯盟成員間共建更加開放、更高質量的教育, 2021年,聯盟發起“聯合科研項目”,聚焦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文旅融合、先進技術、創新創業等四大領域,由聯盟成員德班理工大學、科英布拉大學、林雪平大學牽頭分別組成跨學校科研小組,就上述領域的前沿問題開展研究,并形成一系列具有社會意義的成果。同期,聯盟啟動“數字學院計劃”,聚焦人工智能、區塊鏈、智能與先進制造、創新教育、機器學習等領域,分別組織聯盟成員大學知名學者舉辦網上講座6場,在線師生超過1200人。
此次年會審議通過澳大利亞查爾斯·達爾文大學、白俄羅斯國立體育大學、伊朗戈爾甘農業科學與自然資源大學、西班牙薩拉戈薩大學、西班牙巴倫西亞理工大學等五所高校加入聯盟的申請。聯盟的成員大學數量增加到18個。年會還審議了分別由西悉尼大學、烏克蘭國立科技大學、魁北克蒙特利爾大學發起的拓展學生全球創業課程,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領域開展課程共建、學分互認、科研平臺建設以及聯合舉辦國際會議的動議。
為感謝澳大利亞西悉尼大學格雷佛教授的出色領導力以及對廣州國際友城大學聯盟的支持,經聯盟秘書處建議,決定授予格雷佛校長首屆“聯盟主席獎”。年會現場,由廣州大學黨委書記屈哨兵教授代表廣州國際友城大學聯盟通過云端方式為格雷佛校長頒獎。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林霞虹、張姝泓 通訊員:廣大宣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駱昌威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