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指出,要發揮中心城市、城市群(圈)的輻射引領帶動作用,構建市域引領、縣域支撐、優勢互補、融通發展的縣域經濟發展新格局。在強化交通聯結上,優先加快周邊縣(市)與武漢市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對接,構建直聯武漢的快速通道,打造一小時通勤圈、經濟圈;在人才支持上,重點支持共建一批產學研一體化基地、創新平臺,推動武漢富集的高校資源向縣域延伸,構建技術孵化在武漢、成果轉化在縣域的新興產學研合作模式。此外,鼓勵周邊縣(市)積極承接城市圈核心區關聯配套產業、深加工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加工貿易和服務業轉移,打造與武漢產業配套的特色產業集群,并依托武漢區位交通優勢,拓展國內外市場,著力構建一批中部地區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橋頭堡”。
《規劃》還要求,要大力實施縣域經濟發展“三百”戰略,提升“百強進位、百強沖刺、百強儲備”梯隊縣(市)綜合實力和競爭力。
為支持“百強進位”,支持推動大冶市、宜都市、仙桃市挺進全國縣域經濟五十強,盡早實現五十強縣零的突破;支持潛江市、棗陽市、漢川市、枝江市在“全國百強縣”中爭先進位。重點支持宜都市、仙桃市、潛江市加快推進國家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工作,鼓勵大冶、漢川等地加快城區品質提升,增強城市功能。高質量推進大冶市、仙桃市、潛江市、棗陽市、漢川市國家級經開區、高新區建設,加快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汽車零部件及機械、光電子信息新材料、農產品精深加工、綠色家居等新興產業,突破性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百強”縣(市)城市和產業能級雙提升。
以天門市、鐘祥市、當陽市、赤壁市、應城市、京山市、松滋市為重點,對標全國百強排名靠后的縣(市)找差距,在經濟總量、有效投資、內需潛力、社會民生等方面加快補短板、強弱項、鍛長板,持續縮小差距,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提升增效,培育壯大智能制造、綠色化工、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加快動能轉換,奮力挺近“全國百強”。
以產業韌性較強、發展潛力較大的谷城縣、老河口市、宜城市、陽新縣、公安縣、廣水市、麻城市、武穴市、恩施市、丹江口市等十個區域經濟強縣(市)為重點,作為“百強儲備”,支持谷城縣打造國家級智能制造基地、廣水市打造全國風機名城、恩施市打造富硒康養之都,支持公安縣積極參與荊州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推進宜城市、老河口市、陽新縣、麻城市、武穴市、丹江口市等地建設區域性產業園區,加速邁向“全國百強縣”。
上一頁 1 2 下一頁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