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人們圍著熊熊篝火,跳起了歡樂的舞蹈。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蘇俊杰 通訊員劉偉攝
大洋網訊 “讓我們點燃象征友誼、和平、幸福的火把!”隨著主持人的聲音落下,大家共同舉起火把,點燃龍穴首屆火把節的篝火。
“能在龍穴過上家鄉的節日,很驚喜,也很感謝!”彝族同胞海來龍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隨著熊熊的火光燃起,現場身著民族服飾的群眾手牽著手,圍繞著篝火跳起了具有彝族特色的達體舞,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海來龍金于2017年來到龍穴島,是一名船廠工人,他高興地告訴記者,在他的家鄉,“火把節”往往連過3天。這幾年來,每逢火把節,廠里的彝族同胞也會一起聚會慶祝,但是能在異鄉參加大規模的火把節,這還是第一次,深感幸福和溫暖,有了家的感覺。“今年船廠訂單多,我選擇留穗過火把節,多賺些錢,讓家鄉的親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活動現場一片歡聲笑語、精彩紛呈。來自廣船國際有限公司、廣州黃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糧食碼頭等企業的少數民族職工代表更是帶來了動聽的歌曲和歡快的舞蹈,展現了一幅民族團結、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和美畫卷。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六月廿四。龍穴街道辦副主任陳東君告訴記者,南沙區龍穴街道在深入企業調研時,了解到很多少數民族同胞跟海來龍金一樣,背井離鄉來到南沙工作,因各種原因在火把節期間不能回鄉過節。為此,龍穴街道專門舉辦2023年首屆廣州市南沙區龍穴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火把節聯誼活動,與轄區各族同胞共慶節日。
活動結束后,現場的少數民族同胞還沉浸在節日歡樂的氛圍里,久久不愿離開。“我是第一次在龍穴參加火把節,還品嘗到了來自家鄉的美食,真是感受到了街道的用心和細心。”來自廣船國際有限公司的一名彝族代表這樣說。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耿旭靜、董業衡 通訊員南宣、賀欣然、羅倩、劉偉)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