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們的努力下,鄉村的孩子迎來了多元課堂

2023-08-11 15:46:24    來源:大洋網    

“給你包扎得穩穩的”“麻煩這位穿黃色衣服的女士幫我拿一下AED機”“他氣道梗阻了,我們快一起救他”……8月5日,廣州市荔灣區文化公園迎來了一場特別的夏令營。

專注于貧困及邊遠地區兒童成長支持的公益團體廣東公益恤孤助學促進會蝴蝶助學專項基金(以下簡稱“蝴蝶助學”)邀請了正就讀中學的42名青少年志愿者來到“應急安全培訓·公益夏令營”活動現場,學習應急自救知識,手上拿著應急安全包和《應急安全小寶典》,踴躍地和講師們互動著。


(相關資料圖)

對大多數學生來說,這是第一次接觸應急安全知識,但很少人知道,這些學生在上的課,其實正是蝴蝶助學在一千多公里外的貴州山區開展的應急安全科普課程,他們希望通過這一方式,讓更多人在了解應急知識的同時,了解公益愛心組織正在為貴州山區孩子們帶來哪些助學幫扶項目。

當天,記者在這堂應急安全知識科普課堂看到,學員們在講師的生動講解和逐項示范中,從實際操作里學習了在面對日常可能會遇到的危險,例如水上活動安全、防災害應急安全知識、各類創傷處理方法、氣道異物梗阻以及心肺復蘇等,該如何“正確地”自救和他救。

“這些跟貴州山區孩子學的是一樣的。”蝴蝶助學創始人李泳儀說,“我聽過很多關于大山里孩子日行十幾公里求學的勵志故事、也聽過因山泥傾瀉、山洪暴發、烈日暑曬、涉水溺水、道路安全等導致孩子們遇險的不幸事件,尤其是山洪泥石流。具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一說的貴州山脈眾多、山高谷深,極易引發山洪、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是孩子很可能接觸到的自然災害,所以我們在助學的同時特別開展了這項公益行動。”

對此,蝴蝶助學還引入了具備專業應急救援經驗的志愿者團隊,策劃編寫了《應急安全小寶典》手冊,并組織志愿者團隊前往貴州山區為當地的教師和孩子們帶去更專業的應急自救課堂。蝴蝶助學創辦人李泳儀說,經過多次編寫和修正,現在拿到的《應急安全小寶典》手冊已經是改編過的第三版了。

這本手冊中,就專門給孩子寫了遇到泥石流該如何自救:“泥石流來臨時:迅速轉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峭的山坡下躲避、停留;被泥石流包圍時:不要順溝方向往上游或者下游跑,應與泥石流方向垂直的兩邊山坡上跑,不要停留在凹坡處;如遇險情:盡快與有關部門取得聯系,報告自己的方位和險情,積極尋求救援。”

當初考慮到學習應急安全知識至關重要,山區孩子們的安全意識又是如此薄弱,應急安全工作組講師虞敏于2019年向蝴蝶助學提出了共同搭建專項小組的想法:和蝴蝶助學一起制定教材、形成體系、構想目標。

“我們很認可他們的想法,兩次會議溝通就確定下來了”,李泳儀提到,“這本手冊跟社會上的應急安全知識是不一樣的,針對孩子,特別強調了自救,蝴蝶助學也會根據對當地的觀察和了解開展特色應急救援課堂”,配合著手冊里各色彩沖擊引人注目的圖片和講師們有聲有色的演講,山區的孩子們在歡笑打鬧中擁有了彌足珍貴的模擬體驗,又學會到實用的應急安全知識。

貴州的山區孩子們很樂于上這類實踐課,覺得“很有趣、很好玩”“能學到之前學不到的東西”,但學校的老師們在支持課堂進行的同時,認為一年只有兩堂課的安排太少了,孩子們忘性大,可能今天嘻嘻哈哈地學會了,明天又忘記了,希望讓課程常態化。

因此,蝴蝶助學計劃錄制教學視頻讓山區里的老師們在課堂上播放給孩子們看,但是又考慮到僅靠教學視頻課程很難成體系,他們還計劃著在前期培訓過鄉鎮老師的基礎上,繼續加大培訓力度,“師資培訓是很重要的,因為老師的理解能力比較強,老師學會了也能讓這個應急課程變成一種常規的教學,不停地重復、重復。

我們也有關注到鄉村老師可能是流動的,但是當這一個老師有了這一門技能之后,去到哪間學校都可以教育更多學生,她們的影響力是可以一直覆蓋下去的”,蝴蝶助學總干事張雪欣介紹到。

公益慈善要解決一個社會問題,必須開放合作,多方聯動。值得關注的是,蝴蝶助學也本著開源開放的態度,這本《應急安全小寶典》手冊可以提供給任何機構使用,但是她們認為,為孩子們傳授應急安全知識的講師一定要具備相應的能力,如果有相關需要,蝴蝶助學的老師們也會很樂意為大家提供教學幫助,在他們看來,課堂開展的核心目的就是保障孩子們的安全。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楊欣、實習生:皮俊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莫偉濃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