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政府工作報告,我仿佛吃下了一顆‘定心丸’!”“收到了政策大禮包,也感受到了肩上的重擔”……昨日上午,廣州市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開幕,開幕式結束后,代表們走出會場,向記者表達了他們聽完政府工作報告的感受。對于報告中提到的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數字化轉型,穩經濟、促發展,民營企業發展,英雄城市,城市更新等相關內容,代表們各抒己見,表示聽完報告深受鼓舞,對2023年廣州的發展充滿信心,大家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干。
??談穩經濟、促發展
(資料圖片)
市人大代表、越秀集團總經理林昭遠:
廣州目前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
“聽完報告,我的總體感受有兩句話:2022年,我們是滿意的;2023年,我們是充滿信心的。”市人大代表、越秀集團總經理林昭遠表示,2023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全面系統、站位高遠、求真務實,是催人奮進的。
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林昭遠說:“2022年我們經歷了經濟下行、供給沖擊、預期減弱等三重壓力,還有疫情影響,廣州各級干部攻堅克難、日夜兼程,目前取得的這個成績來之不易,我相信廣州人民應該是比較滿意的。”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林昭遠關注到,2023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要大抓經濟、大抓產業、大抓投資、大抓招商,切實把高質量發展作為現代化建設的首要任務和總抓手。
同時,報告還確立了6%以上的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目標。“以廣州經濟總量的基數來看,我認為這個目標表明了廣州是以更高的站位支撐國家的經濟發展,這種高標準和增長目標,提振了廣州各市場主體的信心,同時也提振了老百姓的信心。”
市人大代表、廣州市天河區龍口西小學校長陳武:
全面提升育人品質 營造良好教育生態
聽完2023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市人大代表、廣州市天河區龍口西小學校長陳武認為報告令人振奮,讓人充滿信心。
她特別留意到報告中關于優先發展教育的兩點表述。一是不斷擴大優質學位供給方面,報告提到2022年廣州新增公辦基礎教育學位14.5萬個,“這個數字真的來之不易”。二是“雙減”工作走在全國前列。“這說明減負提質、讓教育回歸本質,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贏得了更多快樂的時光,讓人倍感溫暖。”陳武說。
針對2023年的計劃,報告還提出了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確保公辦義務教育學位占比達95%。陳武認為是務實的,“相信新的一年,廣州能夠立足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全面提升育人品質,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不斷滿足群眾對教育的新要求新期待。”
??談數字化轉型
市人大代表,廣州廣電五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黨支部書記謝高輝:
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個性化服務
“聽完政府工作報告,對廣州在2022年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取得的成績點贊,對2023年廣州的發展充滿信心,充滿了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勁頭。”謝高輝代表難掩激動之情。
他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扎實推進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作為民營企業的代表,更加堅定了我們持續加大投資、加大研發力度、加快業務拓展的信心與決心。”
報告重點提到了要推進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謝高輝認為,數字化轉型不僅是技術上的應用挑戰,更是企業經營戰略和管理的升級,包括制造、運營、研發以及商業模式的創新與變革,最大的挑戰是企業有沒有想清楚數字化轉型的真正意義以及結合企業自身發展應該怎么轉的問題。
“面對這個挑戰,廣州有資源有能力走出自己的發展道路。”謝高輝說,廣州有最完整的產業鏈資源,從硬件制造到軟件開發再到應用服務,建議整合廣州本土的產業鏈資源優勢,為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個性化的定制方案和服務,推動廣州的產業升級。
他表示,廣電五舟將積極參與廣州的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通過把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等技術和產品整合成解決方案,推動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
市人大代表、普華永道廣州分所負責人王斌:
數字化轉型為企業發展帶來價值
長期從事經濟研究的王斌說,報告是一份亮眼的經濟工作成績單:新增8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1家全球燈塔工廠、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值61%。新增全球獨角獸企業9家,從2017年的9家達到2022年的29家,增量居全國第一,“這些數據是廣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改革的最好體現。”
王斌表示,2022年廣州市級財政投入214.6億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其中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投入83.5億元,提升科技創新能力84.1億元。并且這方面的財政投入在2023年財政預算中會進一步加強,可見廣州市在推動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上是堅定不移的。
“聽完政府工作報告,給我一種冬去春來的感覺。”王斌表示,報告提出的“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非常務實,特別是提出推動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
“我們在廣佛地區針對高端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進行深入研究,發現數字化轉型為企業發展帶來很多實實在在的價值。”王斌舉例說,陶瓷工業產品進入高端消費市場會遇到綠色環保標準這個要求,通過數字化手段,陶瓷企業把能耗數據等及時與地方環保部門系統對接,有效形成符合綠色標準的產品體系,可見數字化的背后是解決“綠色化”和“國際化”的戰略意義。
??談制造業立市
市人大代表、國智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徐嵩:
為制造業轉型提供人才基礎
“聽了政府工作報告,我仿佛吃下了一顆‘定心丸’。”市人大代表、國智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徐嵩迫不及待地與記者分享她現場聆聽這份振奮人心的政府工作報告后的感受。政府工作報告中為廣州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制定的“路線圖”,讓她對廣州未來充滿信心。
“廣州本來就有非常好的制造業基礎,也有一支成熟的產業工人隊伍,可以說具備了制造業的地利、人和。”徐嵩認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就是為廣州制造業發展提供了“天時”之便。借著天時、地利、人和的契機,廣州有望在全國,甚至在世界范圍內重振制造業的江湖地位。
徐嵩認為,越來越多中國企業認識到,制造業真正的核心技術必須要掌握在自己手中,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往小了說關系到經濟的企穩復蘇和市民生活,往大了說甚至關系到國家的民族的安全。
在與企業家的接觸中,徐嵩也注意到,有些企業不敢轉型、不會轉型。“我建議政府可以加大一些政府基金的投入,或者制定專項政策指導,有選擇性地導入相關產業,以此來引導企業加快轉型。”徐嵩還告訴記者,隨著制造業向數字化轉型,必然對產業工人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的職業教育可能并不能完全滿足制造業轉型的需求,我建議可以發展更高層次的職業教育,培育一批優質產業工人。為制造業轉型提供人才基礎。”
市人大代表、廣州海縫汽車零配件有限公司總經理郭曉欣:
把實體制造業做穩、做實、做強
廣州海縫汽車零配件有限公司總經理郭曉欣是一名來自南沙區制造業領域的人大代表。身在南沙,從事制造業,對郭曉欣來說,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有不少“政策禮包”,但也讓他的肩上多了一份時代賦予的使命和責任。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將制造業再一次放在了重要的位置,這讓郭曉欣這位深耕廣州本土制造業20多年的實體民營企業家備受鼓舞。對未來發展的信心,敢闖敢干的決心,讓他再一次堅定了把實體制造業做穩、做實、做強的愿望。
當郭曉欣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讀到“推動317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時,他忍不住為廣州豎起了大拇指。郭曉欣告訴記者,“以廣州海縫為例,受疫情和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影響,我們原有的穩定性和競爭力已失去原有優勢,面對未來的發展,傳統制造業無法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和更高附加值的產業鏈供應鏈。”
因此,郭曉欣認為,加快推進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變革,推進綠色化轉型,打造可持續發展新動能將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
同時,實現轉型,也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郭曉欣注意到,企業在改造升級之路上一定走過彎路,遇到不少陣痛,避免不了成本的浪費,有的企業主也對轉型升級失去耐心和信心。因此,他認為工信局等相關部門可以牽頭,深入開展智能數字化制造試點示范行動,分行業、分區域選取建設一批智能數字化制造示范工程,以此為樣板,根據實際情況在全市范圍內按布局進行推廣復制。
市人大代表、廣州王老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黃曉丹:
為廣州實現“制造業立市”貢獻力量
聽完2023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后,市人大代表、廣州王老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黃曉丹總結了四個詞——立意高遠、系統全面、思路清晰、措施硬核。她認為,報告系統總結了2022年的工作成績,明確了2023年要抓的十個方面的工作,非常鼓舞人心。“尤其是第一點: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讓人倍感振奮!”
黃曉丹認為,報告里提到的內容為企業發展指明了方向,與黨的二十大報告里關于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等相關內容做了很好的承接。
黃曉丹說:“當下,廣州市的老百姓仍然非常需要各類防疫藥物。我所在的廣州王老吉藥業,就是生產小柴胡顆粒、克感利咽口服液等疫情藥物的企業,目前仍處于24小時生產的狀態中。新的一年,保供應、穩生產、助抗疫仍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
她坦言,中成藥企業總體屬于傳統制造業,很多硬件設施還遵循傳統,自動化智能化程度不高,效率有待于提升。“我們今年的一個重點工作就是生產線智能制造和升級改造工作,旨在建成醫藥行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示范生產線。”作為一名市人大代表,黃曉丹表示將立足本職,擔當履職,堅決把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要求,落實落細落地到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中,為廣州實現“制造業立市”貢獻力量。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姝泓、魏麗娜、賈政、葉作林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莊小龍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