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務工人員如何防范電信詐騙?西安高新民警這樣說

2022-09-16 08:10:51    來源:華商網    

這是給外來務工人員組織的反詐專場。

9月15日,一場專門面向外來務工人員的反電詐宣講活動在高新甘家寨社區舉行,現場數十位聽眾在歡聲笑語中收獲了防范知識、提高了防范意識。

作為高新區流動人口最多的城中村之一的甘家寨,共有超過700家“九小場所”,在這里經營、打工和居住的,絕大多數都是外來務工人員。西安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經過深入研判發現,外來務工人員防范電信詐騙的意識相對松懈,極易成為詐騙分子侵害的對象。所以分局專門安排經驗豐富的優秀反詐民警,搜集典型案例、總結詐騙分子手段、提出防范方法。

恰逢市委文明辦和高新區黨工委文明辦牽頭舉辦“秦人之星”進高新系列宣講活動,這個“特別”的系列反詐宣傳活動也正式拉開了帷幕。

下午3時,甘家寨村委會的會議室里幾乎座無虛席,現場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位90后身上,西安公安高新分局高新路派出所社區民警李宇,正在以《你真的了解電信詐騙嗎?》為主題為眾人送上一堂別開生面的反詐宣講課。

什么是電信詐騙?如何防范電信詐騙?被騙后的應急措施……這些看似常規的宣傳內容,卻被民警以形象而活潑的形式重新演繹,現場觀眾不時爆發出陣陣笑聲和掌聲。 在典型案例剖析部分,李宇不但介紹了常見的電信詐騙類型,還結合近期高發的三類電詐案件,深入淺出的分析了詐騙分子的慣用手段,讓大家真正明白了詐騙分子如何行騙、受害群眾如何被騙、廣大群眾如何防騙,現場很多群眾都表示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外來務工人員王女士說,“之前也聽過電詐案件,感覺很遙遠,不可能被我碰上。上完課才知道,電詐類型簡直五花八門,不注意防范,誰都可能遭殃,感謝今天的講座。”

近期高發的三類電信詐騙 民警提醒說:一律不要相信

案例一:冒充“疾控中心”“公檢法”人員實施電信網絡詐騙

受害者吳某接到境外詐騙電話(詐騙分子利用“貓池”工具顯示歸屬地為西安),冒充疾控中心稱受害人名下手機號掃過上海涉疫場所的二維碼。受害人在對其申訴的時候,詐騙分子稱可轉接上海公安。

冒充公安的人讓受害人登錄詐騙分子的ID,在手機上設置呼叫轉移不讓別人聯系到受害人,并讓受害人到沒人的地方接受審查。隨后讓其下載“開會寶云會議”“jusTalk”APP,與受害人視頻并發假冒的刑事逮捕令,讓受害人按照指示將手機屏幕共享等操作,并讓受害人將錢集中轉移到一張卡內接受審查。

詐騙分子利用共享屏幕及話術騙取受害人銀行賬號及手機驗證碼,給受害人開了銀行的數字錢包,將錢轉入數字錢包后分兩筆轉給涉嫌詐騙的數字錢包賬戶,受害者共損失15000元。

案例二:網絡貸款類詐騙

群眾王某報警稱,在網上刷抖音時,看到“微粒貸”可以貸款,于是下載了該App,根據App提示填寫了個人資料與電子合同。不久后 App上顯示審核未通過提示卡號錯誤,讓找客服解決。

王某聯系客服,對方讓其下載了一款聊天平臺,之后一名代辦員聯系王某,并讓其將所有的材料發給他之后發回一個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資料,顯示王某的帳號凍結,隨后稱王某有騙貸的嫌疑,對方讓其將貸款金額的40%轉過去作為保證金。

王某信以為真,將10000元傳給了對方,結果對方稱操作失誤,王某為了保險起見,讓對方將工號和營業執照發給自己,對方發來后放松戒備之心,又給對方轉賬45000元,但對方稱此次轉賬需要再轉一次認證,王某才意識到自己被騙,隨即報警,共計被騙55000元。

案例三:網上兼職刷單類詐騙

報警人白某在家中上網時看到一條刷單兼職(購物后好評)的消息,便申請加對方QQ號為好友申請兼職。對方以審核白某的身份及銀行卡賬戶為由發給其一條鏈接,白某盲目將鏈接點開后填寫自己的身份信息及銀行卡賬號提交給對方,對方假稱審核成功,讓其做任務開始刷單。

白某點開一條商品鏈接并付款,截圖發給對方,為了獲得白某的信任對方會將第一個任務的獎勵發給白某,之后又會派第二個任務給白某,對方稱該第二個任務需要支付兩單才會完成任務。

本次任務完成后又告知因為白某操作失誤不返利,如果要收回本金就要再繼續連做三單任務,接著發第三個任務給白某,并告知其鏈接需要完成三次支付,購物鏈接的價格也變成完成第三次任務后,對方稱會將第二次的獎勵及本金還給白某,白某信以為真繼續付款購買,對方又以其未看到支付或者正在支付中讓白某繼續支付,白某總共支付六次才恍然大悟自己被詐騙后立即報警,共計被騙5000元。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