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野生動物,人與自然和諧共生。9月27日至28日,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召開第七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廣州市禁止濫食野生動物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簡稱“報告”)。
報告稱,隨著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和野生動物保護力度的加大,蛇擾民情況時有發生。針對“蛇出沒”事件,按照執法檢查組的要求,市衛生健康委優化布局,每個區指定一家蛇咬傷救治醫院,并向社會公布。
超九成受訪者認為廣州野生動物保護成效好或較好
據了解,按照年度監督工作計劃,今年6月至8月,市人大常委會組織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廣州市禁止濫食野生動物條例》(以下簡稱“一法一條例”)的實施情況進行了檢查。
市人大常委會成立了執法檢查組,推動解決實施過程中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促進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認真履行職責,進一步加強廣州市野生動物保護和禁止濫食野生動物工作,確保“一法一條例”的有效實施。
報告提到,廣州有效保護了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有力遏制了非法獵捕、交易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的行為,轉變了市民群眾濫食野生動物的思想觀念。
網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認為廣州市野生動物保護成效好和較好的問卷比例為90.31%,認為目前禁止濫食野生動物效果好和比較好的問卷比例為95.86%。
海珠濕地鳥類從72種增加到187種
廣州是目前全國極少數完成2次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本底調查的大型城市,第二次調查記錄到陸生脊椎動物457種,另據調查有水生野生動物341種。
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廣州市以棲息地保護為抓手,積極推動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目前,已建成各類自然保護地89個,為野生動物繁衍生息奠定良好基礎。
此外,認真落實禁獵野生鳥類、珠江禁漁、南海伏季休漁等禁獵禁漁措施,有力促進野生鳥類、魚類資源的保護、恢復。例如,海珠濕地鳥類從建設初期的72種增加到187種,魚類由36種增加到60種。
廣州市建立了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和市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基地,健全野生動物收容、救護、處置等相關制度,積極規范開展野生動物收容救助工作。
對涉野違法犯罪活動“零容忍”
為形成野生動物保護合力,廣州市建立了由市林業園林局牽頭、21個有野生動植物監管職責的部門為成員單位的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部門間聯席會議制度,強化源頭獵捕、中間流通、末端利用等各環節監督管理,對涉野違法犯罪活動“零容忍”,組織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野生動物非法交易。
2020年以來,市林業主管部門牽頭連續開展“清風行動”,市公安部門牽頭開展“颶風2020”行動,農業農村部門牽頭開展“中國漁政亮劍2021”行動,市場監管部門牽頭開展“網劍行動”等專項執法,強化對野生動物非法獵捕、運輸、購買、加工、食用等各個環節的查處,加大對農貿市場、餐飲企業、電商平臺等交易、消費場所巡查監控。
壓實餐飲企業責任杜絕涉野生動物菜品
為推動“舌尖上的文明”,廣州市先后兩次向社會公眾解讀禁食野生動物等相關法律規定,舉辦主題為“禁食野生動物大家談”的羊城論壇等,開展“進公園、進校園、進市場、進社區”活動,發放宣傳海報、宣傳冊20余萬份,形成“拒食野生動物”的社會氛圍。
壓實餐飲企業主體責任,開展對全市餐飲服務單位的全覆蓋監管巡查,嚴禁經營、貯存野生動物及其制品。市商務局等部門積極開展文明餐桌巡查督導,杜絕涉及野生動物的菜品,督促美團、餓了么、口碑等餐飲平臺下線涉嫌野生動物的各類餐飲產品。
同時強化對電商平臺、平臺內經營者(網店)、自建網站等線上野生動植物交易行為的監測,排查網絡交易風險,及時下架、屏蔽涉野生動植物及其制品的違法信息。
每個區指定一家蛇咬傷救治醫院
報告提到,隨著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和野生動物保護力度的加大,蛇擾民情況時有發生。
執法檢查組在集中檢查時,針對“蛇出沒”事件,要求市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要提升蛇咬傷應急處置能力,相關部門依職責做好公園景區、居民小區、學校等人員集中區域蛇類防范工作,合理布局蛇咬傷定點救治醫院,配足專業救治人員和抗蛇毒血清等應急物品,并向社會公布定點救治醫院信息,普及毒蛇咬傷應急知識,確保被蛇咬傷人員得到及時有效救治。
按照執法檢查組的要求,市衛生健康委優化定點救治醫院布局,每個區指定一家蛇咬傷救治醫院。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