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9月28日上午,廣州市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新聞發布會召開。記者現場獲悉,產改五年來,從頂層設計到政策落地,從試點探索到全面鋪開,廣州市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工作格局初步建立,思想政治建設大力加強、培養體系逐步健全、發展制度積極創新、維權機制有效完善、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支撐保障更加有力,形成“五個一”工作格局。
廣州產業工人隊伍不斷壯大。截至2021年底,廣州市全社會從業人員約1163萬人,產業工人約440多萬人,技能人才總量達353萬人,高技能人才123.8萬人,高技能人才占比達35.07%,位居全國前列。
累計為5.7萬余名職工提供學歷教育補助
(資料圖片)
據廣州市總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主任李勁夫介紹,為提高產業工人的技術技能水平,在培養體系構建上,市教育局和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著力完善職業教育布局和職業培訓制度,優化校企協同育人機制,推動企業深度參與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構建適應市場需求的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廣州職業教育辦學規模穩居全國前列,產教融合成效顯著。
市總工會則積極實施職工素質建設工程,打造求學圓夢“廣州模式”,累計為5.7萬余名職工提供學歷教育補助和近5600名職工提供技能補助,補助金額近8000萬元;建成廣州職工大學堂校區39個,累計培訓106萬余人次;建成職工書屋2000余家;督促企業將職工教育經費主要用于職工特別是一線產業工人的教育培訓,近三年全市3萬余戶納稅人稅前扣除職工教育經費累計88億多元。
600多項“羊城工匠杯”賽事賽出羊城工匠4600余人
李勁夫介紹說,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等聚焦管轄行業的產業工人技能提升,通過主辦職業技能競賽,充分發揮產業工人在廣州城市建設和發展中的中堅和骨干作用。
市總工會積極實施《廣州市培育“羊城工匠”行動計劃(2019—2023年)》,打造“羊城工匠杯”勞動和技能競賽品牌,開展地鐵十二號線等重點工程勞動競賽11個、“羊城工匠杯”賽事600多項,賽出羊城工匠4600余人;深化“五小”群眾性創新活動,開展“較真功 展才華”職工發明創新大賽、女職工創新創業創造大賽;創建市級以上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199個,其中國家級2個、省級29個,市級以上女職工創新工作室95個,其中省級11個,市級84個;探索創建創新工作室聯盟、工匠學院和穗港澳職工青年創新創業基地,進一步發揮創新創業平臺的集聚作用、輻射作用和引領作用。
全市建成123個工會法律服務站點
為維護產業工人的合法權益,廣州市不斷健全維權機制。持續深化“工會+人社”“工會+法院”“工會+司法”“工會+檢察院”“工會+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等協調聯動機制,構建勞動爭議多元化解工作格局。市、區兩級人社、法院和工會建成勞動人事爭議三方聯合調解中心和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室24家,調解案件9.4萬余宗,涉及金額32.1億余元。
與此同時,市總工會建立由500多名律師組成的廣州市工會法律服務律師團,發揮專業力量,為產業工人提供精準法律服務,積極構建“市、區、鎮(街)、園區、企業”五級工會維權服務網絡,在全市建成123個工會法律服務站點,提供法律援助案件2萬余宗,涉及金額8.87億元。
此外,近年來開展女職工免費“兩癌”篩查2.7萬人,組織1.48萬名技術工人和先進職工免費參加工會療休養示范性活動,保障產業工人勞動安全和職業健康權益。
職工醫療互助保障計劃在保人數達153萬余人次
公共服務的加強也不斷提升產業工人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李勁夫介紹說,市發展改革委、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來穗人員服務管理局、市教育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醫保局等出臺政策促進解決好產業工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特別是社保醫保、就業、住房、子女就學等方面的困難。
市總工會竭誠服務職工,開展中低收入職工基本生活成本專題調研,參與職工公積金、社會保障等法規政策修訂工作,保障產業工人勞動經濟權益;推行職工醫療互助保障計劃,在保人數達153萬余人次,累計補助患病職工5.6萬余人次,發放補助金額2.64億元,保障職工健康權益;支出探視工傷職工慰問金、困難職工救助金、常態化送溫暖資金近7000萬元,提供近25萬個崗位;并建成工會職工服務中心(站)195家、戶外勞動者工會愛心驛站300余家、“愛心媽媽小屋”750余家,夯實了服務職工的平臺和基礎。
產業工人在“兩代表一委員”中的比例大幅提升
記者還現場了解到,近五年受表彰的國家、省、市勞模和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共266人,其中產業工人112人,占比為42.1%。
與此同時,產業工人在“兩代表一委員”、群團組織代表大會和委員會中的比例大幅提升,切實保證產業工人的主人翁地位。近年來,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提出涉及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議案提案、意見建議多達48件,其中有關推進勞模創新工作室聯盟建設、推進產業工人建功立業等舉措都在廣州市產改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鄧瀟麗、方晴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王燕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