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男孩偷偷綁定爺爺?shù)你y行卡并改了密碼 充值游戲花了3.5萬余元!

2022-07-25 08:31:12    來源:華商網(wǎng)    

七旬老人存了十多萬養(yǎng)老錢,銀行卡一直藏在包里,卻被孫子偷偷綁定手機并更改了密碼,而且在人臉識別時哄爺爺刷臉,先后將3.5萬余元充值游戲。

偷偷綁定爺爺?shù)你y行卡并改了密碼 充值游戲花了3.5萬余元

賀先生為自己打兒子后悔,更為自己沒管好兒子而自責(zé)。賀先生兒子上初二,今年14歲,他和妻子平時上班忙著,便由孩子的爺爺奶奶陪讀,在學(xué)校附近租了間民房。

“我爸今年70歲,只有一張銀行卡,卡里存了10多萬元,是他跟我媽的養(yǎng)老錢。”賀先生說,為了給孩子查資料方便,專門給老人配了部智能手機,手機上原本綁著一張銀行卡,但沒多少錢,另外還有一張銀行卡存的老人的養(yǎng)老錢,但沒綁在手機上。“我把我爸的卡開通了手機銀行,方便我在我手機上查詢。”賀先生說,他隔一段時間就會看看余額。6月27日晚,他發(fā)現(xiàn)卡里少了3.5萬余元。賀先生查詢消費明細,發(fā)現(xiàn)錢都進入了兩家游戲公司。

賀先生把兒子叫來詢問,問他有沒有動過爺爺?shù)你y行卡,孩子說沒有。“我再三詢問是不是他花的,他還嘴硬,我當(dāng)時氣極了,扇了幾個耳光。”賀先生說,可能是打得狠了,孩子跪下說“爸爸我錯了,你打我吧!”

賀先生說,他把全部的賬單打印出來,發(fā)現(xiàn)孩子打游戲集中在20天左右,分別玩了4款游戲,有“逃跑吧!少年”“王者榮耀”“和平精英”以及“使命召喚”。“購買的都是些點券、鉆石,98元到648元不等。”賀先生說,充值很頻繁,僅“逃跑吧!少年”就消費了2.65萬余元,其余三款涉及騰訊的游戲共近9000元,4款游戲總共花去3.5萬余元。

7月23日下午,華商報記者見到了賀先生的兒子聰聰(化名)。對于如何取得爺爺?shù)你y行卡并獲知支付密碼?聰聰說,起初爺爺手機上有錢,他也花過,只是花得很少,密碼是他通過嘗試家中的座機號碼試出來的,后來他偷翻了爺爺?shù)陌纸壎肆硪粡堛y行卡,因為不知道支付密碼,就通過爺爺?shù)氖謾C號獲取了驗證碼,直接更改了支付密碼。“但是在給游戲充值的時候,也會跳出來刷臉的界面,我就讓爺爺看看手機,他也不知道看手機是干啥,就哄他刷臉就好了。”

騰訊客服:退還部分費用,正與家長溝通

華為客服:華為帳號實名認證為成年人,無法退款

孩子母親張女士提供的詳細消費賬單顯示,“逃跑吧!少年”的扣款方為華為軟件技術(shù)有限公司,和平精英的扣款方為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tǒng)有限公司,而王者榮耀和使命召喚兩款游戲的收費方則為深圳市騰訊天游科技有限公司。孩子集中充值是從6月7日至6月25日之間,僅“逃跑吧!少年”這款游戲,期間充值19筆。

張女士說,她和客服溝通,涉及騰訊的三款游戲,只給退一部分,“逃跑吧!少年”的扣款方華為軟件技術(shù)有限公司拒絕退費。

華為游戲平臺給張女士的回復(fù)顯示,華為給出不退費的原因是:認為該華為帳號已實名認證為成年人。游戲內(nèi)的每一筆充值都需主動操作,且需要輸入支付密碼或經(jīng)過指紋、面部、銀行預(yù)留手機短信驗證碼等驗證方式才可支付成功。查證該帳號存在人臉識別驗證通過后進行游戲充值的情況。并稱訂單已成功充值并到賬,且游戲道具存在消耗。遺憾無法滿足退款訴求。

賀先生對此回復(fù)極為不滿:“我跟他們客服反映是孩子背著家長充值,我也知道我們家長在管教孩子上有疏忽,沒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打游戲,更沒讓老人保護好銀行卡和密碼,但華為回復(fù)說到該帳號存在人臉識別驗證的通過,我就得說幾句,他們既然能查到這個,就看不到刷臉的是個老頭嗎?“我爸一輩子務(wù)農(nóng),3.5萬對他來說是巨款,怎么會舍得去玩游戲。”

7月24日上午,記者分別聯(lián)系了兩家游戲扣款方客服,華為客服的答復(fù)和張女士提供的回復(fù)一樣,拒絕退款;騰訊客服還正在與家長作進一步溝通。

律師:孩子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游戲公司應(yīng)當(dāng)退還游戲款

陜西恒達律師事務(wù)所高級合伙人趙良善律師認為:該名孩子只有14歲,他充值玩游戲,與游戲公司建立了消費服務(wù)合同關(guān)系,根據(jù)《民法典》第19條規(guī)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jīng)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14歲孩子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其實施的法律行為未經(jīng)其父母同意或追認的,屬于效力待定合同,法律后果歸于無效,游戲公司應(yīng)當(dāng)退還游戲款。

趙良善強調(diào),根據(jù)《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規(guī)定,如果該名孩子能夠?qū)λ嬗螒蛟斍橐晃逡皇刂v清楚,陳述即可作為認定游戲是該名孩子所玩的證據(jù)。同時,如果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該名孩子玩游戲的證人(如該名孩子的近親屬),該名孩子的近親屬的證言即仍可成為證明游戲是該名孩子所玩證據(jù)。更何況,華為軟件公司平臺的這款游戲名稱為“逃跑吧,少年”,顧名思義,面對的群體是少年或未成年人,而非老年人。本事件中,盡管該名孩子的爺爺通過了人臉識別的驗證,但這不能說明玩游戲的主體就是該名孩子的爺爺。

趙良善介紹,司法實踐中,仍會遇到家長舉證難的問題。為防止或減少類似事件的發(fā)生,建議監(jiān)管部門加大監(jiān)管力度、加大懲罰力度。同時,家長也要盡到監(jiān)護責(zé)任,平時看管好自己的孩子、看管好自己的手機支付密碼。

[責(zé)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lián)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quán)所有 重播新聞網(wǎng)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