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大暑節氣,廣州正好進入了一個高溫周期,最高氣溫有可能上升到39℃。在沒有臺風靠近的情況下出現如此高溫,可以說是“不走尋常路”。
大暑日在每年7月22到24日之間,視太陽到達黃經12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日照陽光最猛烈、最炎熱的節氣,“濕熱交蒸”也在此時到達頂點。
中國天氣網通過盤點1991年至2020年氣象大數據發現,大暑節氣的平均氣溫在二十四節氣中最高,平均高溫日數也是最多的。
(資料圖)
另外,中國天氣網盤點1951年以來31個省會級城市的最高氣溫紀錄出現時間,發現有14個出自大暑節氣,5個出自小暑時節,4個出自夏至,其他紀錄零散分布于立秋、小滿、立夏和谷雨時節。
大暑為何這么熱?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王偉躍介紹,夏至節氣過后,雖然太陽直射點逐漸南移,但是地表熱量仍然在不斷積累,直至大暑所在的三伏前后熱量積累達到最高峰。 特別對于南方地區來說,在大暑前后,常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在它控制的地方盛行下沉氣流、有利于地面增溫,且不易形成云,也使得太陽輻射更容易到達地面,導致氣溫升高。
盛夏時節,如果單是熱可能還好受些,又悶又熱才是最折磨人的。中國天氣網通過盤點1991年至2020年的平均桑拿天日數發現,“燜蒸”十城全部位于南方,其中,上海(徐家匯站)大暑期間的桑拿天日數高達8.8天,為“燜蒸”之最,南昌和廣州以8.6天和7.9天位列二三位。
常年廣州“大暑”節氣的平均氣溫為28.6℃,平均最高氣溫為32.8℃。節氣累計雨量多年平均為115毫米左右,但時空分布很不均勻,多的年份達300-400毫米,如1981年的大暑節氣,累計雨量接近400毫米,主要是受登陸臺風的影響;而少的年份,只有微量降水,天氣炎熱,如2007年,整個節氣的降水量不到1毫米,平均最高氣溫達35.8℃,而35℃以上高溫天氣多達14天,且半數在36℃以上。
與常年一樣,今年大暑還是“熱”字當頭。中央氣象臺預計,今年大暑期間,南方地區將有大范圍持續高溫,預計在7月底之前,江漢、江淮、江南、華南等地持續高溫天氣,其中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江蘇等地最高氣溫可達40℃或以上。此外,華北南部、黃淮及陜西、四川盆地等地也將出現階段性高溫天氣。
廣州7月23日-25日,副熱帶高壓加強控制,晴熱高溫天氣為主,各區最高氣溫37℃-39℃;7月26日-28日,晴到多云,高溫天氣持續;7月29日-8月1日,天氣略轉不穩定,午后局地有雷陣雨。
隨著天氣越來越熱,昨天唯一沒有升級高溫預警信號的南沙區,今天已將高溫黃色預警信號升級為橙色。今天廣州各區還發布了森林火險黃色預警信號。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也是夏季的最后一個節氣。但對廣州來說,漫長的夏季,在大暑節氣之后仍將繼續。其中8月廣州平均氣溫達到28.6℃,9月也還有27.4℃。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葉卡斯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蘇俊杰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