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雷鋒丨種“太陽”的人

2022-03-16 08:53:29    來源:湘潭在線    

“今日雷鋒”系列報道③

種“太陽”的人

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鄭鐿慧子

“我有一個美麗的愿望,長大以后能播種太陽,播種一顆,一顆就夠了,會結出許多的許多的太陽……”3月12日放學回家的路上,6歲的捷捷親熱地摟著楊芳瓊的胳膊,甜甜地唱著。看著眼前笑容燦爛的小姑娘,楊芳瓊忍不住想起第一次見面時,她那怯生生地躲在爺爺背后、不敢跟人交流的樣子。

楊芳瓊是湘潭市信德公益服務中心的一名志愿者。與其它愛心團體不同,這個團隊的公益幫扶重心早已從單純物質幫扶轉向了精神幫扶,致力于為孤貧兒童提供心理輔導、家庭教育,以“二對一”陪伴的方式,給予他們心靈關懷和精神愛護。

一年多前,楊芳瓊遇到了沒有父母陪伴、被寄養在爺爺家的捷捷,從此像母親一樣,時常陪伴在孩子身邊,帶她玩耍、陪她學習、教她道理,在她心中種下了一顆“太陽”的種子,讓原本孤獨、敏感的她變得朝氣蓬勃。

愛心團隊的一次“破繭”

像大多數愛心團體一樣,信德公益也經常給貧困家庭送物資、獻愛心。這期間,讓楊芳瓊記憶深刻的并不是受助者的感謝,而是這些家庭中孩子們或空洞、或防備的眼神。

那次,她和同伴們在走訪一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時,對其噓寒問暖半小時,也沒有得到一句回應。這位名叫小菡的孩子,父親很早就病逝,巨大的打擊令她自卑自閉,說話的時候眼睛向下,從不與人對視,沒有一絲這個年齡孩子該有的活潑和生氣。留下慰問金后,楊芳瓊離開了小菡的家,心中空落落的:“在現在的幫扶體系下,這樣的孤貧兒童基本不愁吃穿,更缺的是陪伴。”

“物質幫扶只能幫孩子解決一時一事的困難,心理輔導是從心里給孩子種下良知的種子、善的種子、感恩的種子,孩子會終身受益。”楊芳瓊的感受也是團隊負責人李和平的心聲。她決定,要為孩子們做些什么。

李和平將這個想法告訴了團隊里的其他人,大家雖然贊同,但也有人提出顧慮:“別人家的孩子,怎么交流,怎么教育?太難辦了,在你手里出點事怎么辦?”

李和平最終決定,先鼓勵團隊里的志愿者學習心理學、教育學等知識,為開展相關公益工作積累經驗。現在,團隊里已有國家婚姻咨詢師3人、心理咨詢師9人、家庭教育講師8人,還有30多名志愿者參與了關懷陪伴相關培訓。

2020年,機緣巧合下,李和平得知了由北京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聯合浙江婦女兒童基金會發起的“家庭成長計劃”公益項目。這個項目專門針對低保等困境家庭兒童,以“改善低保等困境家庭兒童居住環境”為切入點,以“提升兒童及家庭綜合發展能力”為目標,引導志愿者重點開展心靈幫扶,與孤貧兒童相伴前行。項目理念與李和平一直以來的想法不謀而合。

借助項目的框架和要求,信德公益制定了從志愿者招募、孤貧兒童考察對接到申請,乃至志愿者陪伴時間、次數、學習等包括各類細節在內的較為完備的規章制度。“為確保孩子得到真正的心靈陪伴和真心關愛,團隊要求每個志愿者每年至少12次以上到孤兒家中陪伴,每次陪伴時間不少于兩小時;要和監護人就生活和思想溝通不少于1小時等。”楊芳瓊介紹,即使成為志愿者,也要通過團隊系列考察,才能對接孤貧兒童。

“我們要非常慎重,要把所有能想到的問題都做好預案、做好安排,盡一切可能不對兒童造成二次傷害,把這個愛心事業長久有效地做下去。”李和平跟志愿者千叮萬囑。

播下“小種子”,結出“小太陽”

隨后,志愿者們開始聯系社區村部,摸排14歲以下的孤貧兒童,最終篩選出42戶符合條件的對象。志愿者們和他們組建“臨時家庭”,進行“二對一”的結對陪伴。除此之外,近兩年來,信德公益還以團隊形式,先后組織開展了以心理輔導為主的夏令營、參觀游覽、培訓學習等各類集體活動。一年多來,這42戶家庭的孩子都在慢慢蛻變,從一個個內向、孤獨、自卑的孩子,變成自信、陽光、朝氣蓬勃的小小少年。

袁鳳浪與她幫扶兒童燦燦的故事從一間房子開始。燦燦的媽媽長期住院,爸爸一個人養家糊口,總是早出晚歸,年僅10歲的燦燦,就肩負起帶弟弟的重任。因為家庭原因,燦燦性格內向,不愛說話,卻又懂事得讓人心疼。“她跟弟弟就擠在一張小木床上,連個做作業的書桌都沒有。孩子過著這樣的生活,還怎么談學習、信心和夢想?”袁鳳浪設身處地地感受著燦燦的心情。

于是,她和同伴用項目經費買來了一整套兒童家具,包括一張床、一個書桌和一個衣柜,特意帶著燦燦和弟弟一起拼裝。齊心協力之后,看著嶄新的家具和第一個屬于自己的書桌,燦燦終于露出了和她名字一樣好看的笑容。此后,在點點滴滴的付出和陪伴中,袁鳳浪和燦燦一家人都建立起親人般的感情,燦燦話多了,也會向袁鳳浪孩子氣地撒嬌了。

家住板塘鋪的大大、小小是一對龍鳳胎,他們的父母身體都不好,經常住院,爺爺奶奶也已經70多歲,平時沒有人教導他們做作業、帶他們開展戶外活動。志愿者的出現,讓大大、小小的父母有了可托付的對象。在一年的陪伴里,兩個孩子每回都期盼著楊媽媽和劉哥哥快來陪伴他們,一起玩老鷹捉小雞、捉迷藏,學習也變得有趣了。在集體活動中,兩個孩子表現得越來越棒,身手矯健、聰明伶俐,和小朋友們打成一片,總是一副活力滿滿的樣子。

近日,我們跟隨楊芳瓊來到大大和小小的家,兩個人正一起寫作業。一見到楊芳瓊,調皮的小小就跳起來問:“楊媽媽,周末能帶我們出去玩嗎?”“可以,周末帶你們去爬山采蕨、挖筍,不過先得把作業做完了。”小小抬頭看她,眼中含笑。“不過,小小呀,你得先做好作業。你看這里,字與字之間留出空隙,它們才好呼吸,是不是?”兩人細聲交流著,我們悄悄退出去,關上房門,留住一屋子的溫暖。

(注:文中未成年人均系化名。)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