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將建商品期貨交割中心和期貨產業集聚區

2021-11-03 09:09:27    來源:大洋網    

大洋網訊 為搶抓廣州期貨交易所落地契機,健全政策體系,完善發展環境,將期貨業打造成為廣州金融業“十四五”重點發展的優勢產業,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建設,11月2日,15屆160次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促進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打造風險管理中心的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目標:打造期貨行業的“廣州價格” 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建設

《方案》明確,給予資金等多方面扶持政策,全力支持廣州期貨交易所發展。以“創新型、市場化、國際化”為原則加快建設,完善金融人才機制,引進高端期貨人才,建設安全、高效的技術系統,依托灣區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緊扣服務綠色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等主題研發產品,逐步形成系列化和多樣化的創新產品體系,打造期貨行業的“廣州價格”,深化對外交流合作,努力把廣州期貨交易所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期貨交易基礎設施。

充分發揮廣州期貨交易所的龍頭帶動作用,集聚一批優質的期貨經營機構、風險管理機構,吸引一批期貨高端人才來穗發展,積極營造期貨市場良好生態環境,大力發展金融科技及相關產業服務期貨市場,推動期現貨、期貨與其他實體產業及金融業協同發展,深化穗、深、港、澳金融交流合作,打造立足廣州、輻射灣區、面向全國的風險管理中心,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建設。

培育集聚廣州期貨市場主體 建設基于期貨市場的風險管理中心

根據《方案》,廣州將多措并舉培育集聚一批期貨市場主體,包括:培育設立期貨公司,支持在穗期貨公司發展壯大,支持期貨市場參與主體優化產品與業務,推動銀行、保險機構積極參與期貨市場,推動基金公司積極參與期貨市場,發展期貨市場中介機構,支持期貨相關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優化期貨相關數據服務。

如何依托廣州在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功能培育設立期貨公司是《方案》關注的焦點。根據《方案》,要探索設立跨境合資、獨資期貨經營機構,鼓勵在穗金融機構與香港、澳門金融機構合作,成立合資金融集團或期貨公司。支持期貨公司在穗設立風險管理子公司及相關機構。此外,《方案》還鼓勵綜合實力較強的企業集團或在某一商品領域、投資領域具有領先優勢的機構參股期貨公司,增強資本實力。支持在穗期貨公司對標行業頭部公司的經營和管理方式,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公開上市等方式發展壯大。加大支持力度,幫助在穗期貨公司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困難。

建設基于期貨市場的風險管理中心

如何建設基于期貨市場的風險管理中心是很多人關注的重點。《方案》看點有二:

一是鼓勵企業利用衍生品工具加強風險管理。發揮廣州產業鏈長、上下游企業眾多、商品交易發達的優勢,加強宣傳引導,支持產業鏈上下游實體企業充分運用期貨和期權等工具對沖風險,通過期現聯動等方式,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應對價格波動的風險防范能力。

二是建設廣州商品期貨交割中心。結合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需求,引導實體企業建設商品期貨交割庫,延伸期貨產業鏈條。鼓勵支持廣州地區符合條件的現貨企業申請與全國各大商品期交所設立保稅交割庫。鼓勵全球供應商和批發商參與交割庫市場交易,培育期現結合經營的大宗商品交易商。支持期貨交割相關倉儲、物流產業發展,采用現代倉儲管理技術,提升運輸效率,實現產業良性循環。

此外,廣州還將利用期貨助推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期貨業與其他金融業協同發展。廣州將圍繞廣州期貨交易所上市品種,聚集上下游相關企業和周邊服務商,帶動商品進出口,建設大宗商品產業聚集區。以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為宗旨,充分發揮期貨“價格晴雨表”功能,推動相關現貨產業生產、加工、貿易高質量發展,強化定價中心功能,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支持我市各類交易場所與期貨交易所加強合作,實現期現貨市場聯動發展。同時,在滿足法規制度的前提下,鼓勵期貨公司、證券公司、基金公司、銀行和保險公司開發跨市場、跨產品、跨業務的金融產品,滿足不同機構開展多元化投資的風險管理需求,推動期貨業與其他金融業協同發展,完善廣州現代金融服務體系,促進金融資源加速集聚和優化配置。

加大期貨市場政策扶持力度 在南沙區建設期貨產業集聚區

《方案》明確,要在現有政策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對期貨業的扶持力度,把廣州期貨交易所、期貨業作為“十四五”期間廣州金融業重要的項目、產業予以扶持,營造優良的金融生態環境,吸引境內外優質機構、高端期貨人才來穗發展,建設高標準期貨市場體系。

《方案》提出,要在南沙區建設期貨產業集聚區,打造集商務辦公、數據處理、災難備份、產品開發、技術創新、會議培訓于一體的期貨產業園區。以廣州期貨交易所為核心,引進各類期貨、基金公司和中介等機構,吸引與期貨交易及資產配置相關的金融機構落戶,建設風險管理中心的優質載體。

任何產業要發展,都離不開良好的市場環境。在營造期貨市場良好生態環境方面,廣州將設立期貨市場智庫,舉辦高端期貨論壇及會議,開展期貨教育培訓,加強期貨領域投資者教育。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徐雯雯、申卉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