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餐館有沒有備好“公筷公勺”?行人、車輛是否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社區開展便民服務成效如何?在《廣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實施一周年之際,11月1日,多名廣州市人大代表下地鐵,進社區,入餐館,蹲點路口、廣場、政務大廳,進行專項調研。
廣州市人大代表在體育西路地鐵站內調研。
在廣州地鐵體育西站,乘客基本做到舉止文明、衣著得體、不大聲喧嘩、不說粗言穢語,遵守不插隊,乘坐電梯先出后進等公共秩序。可是在候車月臺和車廂內等公共場所,仍有個別乘客在收看收聽影視資料時沒佩戴耳機,外放聲音影響他人,有待工作人員加強勸導。
體育西路地鐵站內有便民防疫的小攤位。
地處商圈核心區域的天河路和體育西路交通路口人流車流量大,司機基本能做到不違規穿插、不鳴喇叭、禮讓行人等文明駕駛要求,行人也能遵守交通控制信號,不跨越、倚坐道路隔離設施。但電動車橫穿斑馬線時,個別趕時間的外賣小哥未按規定下車推行,在場的公共文明引導志愿者及時予以糾正。
天河路與體育東路交界路口,交通疏導志愿者指揮行人和非機動車輛快速通行。
“外側白色的是公筷,內側黑色的是自用筷子。”在體育西路廣州酒家的餐桌上,公筷公勺已成“標配”。
酒樓打出文明餐桌的公益廣告提醒食客“不剩飯,不剩菜”。
市人大代表們走入廚房,發現環境整潔,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也符合分類投放標準。廣州酒家集團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服務員會根據顧客人數,適當建議點菜量,避免浪費,并特設“光盤獎”回饋食客,鼓勵光盤行動。
廣州市人大代表在體育東路廣州酒家調研。
走進建設于20世紀80年代末的天河南社區,一改曾經給人的臟亂差印象,經微改造后的小區環境煥然一新,地面平整,綠化消防設施完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專設黨員服務崗、人大代表第一聯絡站,把“我為民 我行動”寫在墻上,承諾到行動中。據悉,社區將文明行為規范納入社區居民公約,并協助做好文明行為促進工作,居民基本遵守社區居民公約、管理規約,配合社區工作者、物業服務企業依照有關規定開展服務和管理工作。
天河南街天河東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內的閱讀室。
有文明服務規范,公開服務承諾,公示辦事流程和指南;在顯著位置設公益廣告,志愿服務站點能夠正常提供服務;在顯著位置公布投訴電話、郵箱、投訴處理流程,有高效的投訴處理機制......政務窗口是城市形象窗口,在廣州市政務大廳,工作人員履行文明服務要求,力求提供讓市民滿意的政務服務,刷亮文明窗口。
天河南街天河東社區黨群服務中心。
記者獲悉,下一步,市人大常委會社會建設工委、市文明辦將繼續推動《廣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深入實施,為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凝聚力量。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何道嵐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蘇俊杰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