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實現街鎮頤康中心全覆蓋 老年人養老不離“家”

2021-10-27 15:09:30    來源:大洋網    

大洋網訊 《廣州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明確提出,要實施街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頤康中心)建設提升三年行動,到2021年推動每個街鎮建設至少1個具備全托、日托、上門服務、對下指導、統籌調配資源等綜合功能的街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頤康中心),到2023年每個村居設置至少1個具備日間照料、上門服務、助餐配餐等功能的村居頤康服務站,形成以企業和機構為主體、社區為紐帶、滿足老年人多層次服務需求的“1+N”服務網絡。

街鎮頤康中心怎么建?記者近日走訪了市內多家頤康中心,還有部分對標頤康中心建設的養老院,聽取他們的經驗和看法。

北京街: 長者個性化需求都滿足

位于越秀區鹽運西一巷的北京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頤康中心)是北京街黨工委、街道辦事處委托頤家醫療養老有限公司運營的一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記者走訪看到,這里干凈整潔,十分舒適,與普通養老院相比,這所頤康中心的功能要齊全得多。

一樓是長者飯堂,通過“社區中央廚房+社區養老星光點+就餐、配餐、送餐”的服務模式,為轄內長者提供營養套餐;二樓設置多功能活動區,開展書畫、手工等各類興趣小組,此外還包括康復訓練區、日托休息區等多個功能區域;三到四層提供日托服務和短期托養服務,有十多張全托床位,有日間托管需求的老人也可以在這里進行托管。

北京街頤康中心里的短期托養床位,光線充足,功能齊全。

工作人員介紹,該頤康中心投入運營10個月來,一直在逐步完善功能,進一步為轄區長者提供更加貼心的服務。除了保留原有的長者飯堂配餐送餐和居家養老等服務外,還新增了長者短期托養和日間照料服務,進一步滿足轄區長者的多元需求。全托方面,根據老人身體狀況和失能程度,價格從每月6000多元到7000多元不等;日托服務方面,為轄區內高齡、失能或患有認知癥等有需要的社區長者提供8小時日間照護,為輕/中度照護長者提供日常健康監測、康復運動、文化娛樂、午膳午間照料等服務;短期托養服務方面,中心共有十多張24小時和8小時照護床位,為中/重度護理長者提供24小時全程照護的短期托養服務。


手部功能組合訓練箱。

除了功能齊全,該頤康中心還在探索智慧養老方面進行了探索。“比如,我們通過一些穿戴設備,可以及時了解老人的身體狀況,并且每位托管老人的床位前都有緊急呼叫裝置。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完善功能,將頤康中心打造為綜合養老服務示范點。”

趙女士的父親如今在北京街頤康中心進行托管,她表示,父親今年80多歲了,在頤康中心一是方便,家屬有需要隨時可以過來探望老人,離家也就步行十多分鐘,算是“養老不離家”;二是專業,頤康中心除了有專職護理人員外,還經常有義工過來做公益活動,一日三餐外,父親還可以在這里和同齡人聊天,擴大社交圈。她告訴記者,父親到這里托管后,精神明顯比之前好多了,“之前我們都去上班,就只有保姆陪他;在頤康中心活動也多一些,比整天悶在家好。”

根據廣州市民政部門發布的數據,截至2021年9月,全市176個街鎮已建成頤康中心179個,實現街鎮全覆蓋并逐步輻射村居。

紅山街:成立9個社區養老平臺

黃埔區紅山街頤康中心是去年12月30日掛牌成立的,是黃埔區首批成立的頤康中心之一。與大部分街道不同的是,負責頤康中心運營的不是養老機構,而是紅山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該中心副主任齊國華介紹,頤康中心的成立是社區醫療機構的養老服務嘗試,頤康中心以醫院作為后盾,包含了居家養老、社區養老以及機構養老等多個功能。

老人在頤康中心門口活動。

“我們在民政部門注冊了一個養老院,成立了9個社區養老平臺,并配備了居家養老服務人員。”齊國華介紹,頤康中心涵蓋了整個醫院和街道的醫養平臺項目,面對的是整個紅山街3800多位60歲以上的老人。

齊國華表示,他們正打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頤康中心+護理站”的模式,可以提供一個全方位的醫養康護整體服務。頤康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屬于基本、兜底和普惠性的項目,而頤康中心是街道級的基本養老綜合服務平臺,工作量很大,目前紅山街頤康中心里只有15張全托床位。

針對收費情況,齊國華介紹,如中心內全托的15張床位,政府要求是普惠型收費,所以不能超過最高護理等級7000元。床位的大概價位是在4000元到6000多元。“對于我們轄區的長者來說,這個價格還是偏中等甚至偏高一點點的。”他告訴記者,現在申請機構長護險之后,老人最多可以享受差不多3000元的補貼。

據悉,紅山街道此前也有養老服務類的項目,一般都是向第三方社工組織購買;現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醫養資源進行整合,以醫療為底子,既開辦了民政系統的養老機構,又接下了街道的養老服務項目,進行綜合統籌,“盡管目前在運轉的過程中還不算很流暢,但是從醫到養,從機構養老到居家養老,我們頤康中心都進行了全涵蓋。”

記者在該中心看到,長者飯堂、活動室、養老床位都設置齊全。中心還設立了智慧養老平臺,對接35戶開設居家養老床位的老人的需求。而中心就設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隔壁,“住在我們頤康中心的老人,最大的便利就是滿足醫療需求,身體一有問題就可以轉到社區醫院,如果治療不了,醫院也會幫他們轉到更好的三甲醫院。” 齊國華說。

逢源街:42張全托床位已就位

荔灣區逢源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頤康中心)在上月29日剛剛揭牌,目前,除了中心一樓的中醫理療區域向周圍居民開放外,二樓以上區域還未正式營業。該頤康中心由逢源街道設辦,目前由廣州一家擁有豐富醫養結合經驗的養老集團運營。

該中心負責人何銣介紹,中心門口的多寶街正在搞“中醫一條街”,因此頤康中心也想嵌入本地的中醫和中醫文化,將頤康中心打造成中醫醫養結合的示范點。目前在頤康中心一樓,擺放著很多中醫理療器材,如熏艾用的紅外治療儀和艾蕊寶,以及護理頸椎、腰椎用的溫熱理療儀。早上10時許,不少老街坊都來這里享受免費的中醫理療。

頤康中心內的理療設備。

66歲的郭阿姨家住逢源街道,已經第3次來到這里做理療。“我平時要帶孫子,還要干其他家務,腰椎、頸椎一直不太舒服,上個月底來這里做了一次理療后感覺人輕松多了,這個月就堅持過來做。”

何銣介紹,目前中醫理療對街坊是完全免費的,理療過程中,會有醫生進行指導,隨時查看老人的狀況。何銣也希望盡快將頤康中心推廣出去,“目前運行了20多天,老百姓的反響還是很好的。”

據悉,該頤康中心目前正在為逢源街打造智慧養老平臺,連接老人和醫生、護士、社工。通過在申請了家庭養老床位的老人家中安裝一套智能設備,及時發現老人的需求,提供上門醫養服務。未來該中心的2~5樓正式對外營業后,將提供全托、日托、上門服務、統籌調配各類醫養資源。“頤康中心總建筑面積有1000平方米,設置有老人大學、長者飯堂、智慧養老中心、黨群活動室、家庭建床展示區、綜合康復區、運動康復區、中醫理療室、住養室等功能區域,能提供全托養老床位42張。”

目前,該頤康中心還在等待安裝電梯和各項驗收,預計將于12月正式開業。

民辦養老院:對標頤康中心升級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對于《規劃》中提到的鎮街頤康中心建設,很多民營養老機構也躍躍欲試。位于荔灣區東沙街道的養和怡老院是一家運營了20多年的老牌養老機構。這里風景秀麗,十分適合養老。如今,該養老院約有200張床位。院長沈適偉告訴記者:“《規劃》要求廣州在‘十四五’期間實現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75%,構建面向全體老年人,以經濟困難和亟須照護的老年人為重點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我們一直是按照這個方向進行的。”

沈適偉估計,隨著老齡化的加速,再過10至15年,具備全托、日托、上門服務、對下指導、統籌調配資源等綜合功能的頤康中心需求量將更大,“我估計一個街道起碼要有兩家才能滿足需求,并且還會向村一級延伸。”

為此,沈適偉的養老院從去年開始便進行軟、硬件的升級,以逐步達到符合頤康中心建設標準,能提供廣州市首批24項基本養老服務項目中的大部分項目。他舉例說,養老院現在提供的全托養老服務,如果要面向社區長者提供日托服務和居家養老服務,就需要新增十多名具備護理資格的專職護理人員;同時,還要對膳食、配餐服務進行專業化升級。去年開始,該院已經增設專門的配餐區,并增設了一部分康復設施和文娛設施,還開設了綜合活動區,整個院區如今又煥發出新活力。

此外,該養老院的大部分床位都是護理型床位,護理人員基本上都具備護理重度失能老人的水平,并設有綜合性醫療中心,能對老人進行健康監測和身體狀況評估。過去這3年,在對養老院進行軟、硬件升級方面,該院花費了不下100萬元。

沈適偉表示,政府現在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頤康中心建設,但頤康中心建設的門檻比較高,他希望通過1~2年的時間對養老院進行升級后,能達到頤康中心的服務標準。“我們現在有了奮斗目標,就是要對標頤康中心的標準來建設,完善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水平,希望最后能納入政府主導的頤康中心建設范圍。”

重難點:重度失能老人照料

從事養老行業20多年,沈適偉對這個行業也有比較深刻的洞察。他認為,目前不論是社區養老還是機構養老,最緊要的就是要解決大約占老年人口20%左右的重度失能老人的照料問題。如今,入住該養老院的老人中,失能老人占了6成以上,而這部分老人基本上占用了90%以上的護理資源。“我們服務重度失能老人都沒問題,如果有政府的支持,其他綜合功能經過改造升級后也不是問題。”

這幾年,隨著長期護理險的報銷比例逐步提升,入住養老院的長者,包括床位費、護理費在內,最多可以報銷2500元,而該養老院的完全失能老人的護理費用也不過4000元/月,也就是說,長者家庭只需要自付1500元/月左右,這對于普通家庭來說都是可以承擔的。因此放眼未來十年,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以及長護險報銷比例的增加,老人入住養老院的需求也會大幅增加。沈適偉說,哪怕將來頤康中心功能持續完善、智能養老水平進一步提高,但抓住重度失能老人這個“綱”不能丟。

備齊24項功能并非易事

記者了解到,2021年版廣州市養老服務清單面向全市老年人提供涵蓋全體老年人供需對接、服務供給、服務保障、醫養康養、權益維護的5大類24項基本養老服務,包括照護需求評估、助餐配餐、基本生活照料、家庭養老床位、日間托管、臨時托養、長期托養等項目。即便是目前已經建成的鎮街頤康中心,要完全具備這24項功能也并非易事;而普通的民辦養老機構要具備這樣的綜合功能,需要在軟、硬件方面都進行升級。

越秀區大塘街頤老園負責人陳穎芝告訴記者,功能齊全的頤康中心建設非常有必要,可以為轄區長者家庭提供特色服務。而鎮街頤康中心就具備全托、日托、上門服務等綜合功能,不同需求的老人都可以在這里找到自己需求的服務。陳穎芝所在的頤老園之所以長期都是滿員,就因為選址就在居民區邊上,入住非常方便,并且提供的服務也非常貼合老人的需求,所以如今想入住都要排隊。“我們提供的服務不在于全,而在于專。”陳穎芝說。

《規劃》出臺后,很多養老機構都感到很振奮,有了“大干一場”的勁頭。以陳穎芝所在養老機構為例,對養老院的適老化改造在過去幾年一直都在進行,養老院也正對標鎮街頤康中心的標準進行功能提升,期待將來進入鎮街頤康中心建設的視野,能得到政府更多的資金扶持。“頤康中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綜合性養老機構的服務標準。但養老院今后的提升,必須要下繡花功夫,實行點對點的服務,把老人們服務好。”陳穎芝說。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肖歡歡、武威、張丹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廖雪明、武威、張丹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