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開心了,終于拿到了拖欠兩年的血汗錢,非常感謝你們,沒有你們的幫助我們辛辛苦苦幾個月就白干了。”近日,經泗洪縣人民檢察院調解,以“支持起訴+訴前調解”模式,成功化解一起拖欠農民工工資糾紛案。
2020年3月份,11位農民工在包工頭王某的介紹下,來到一家公司承建的老年活動中心做鋼筋工,工程完工后卻遲遲拿不到工錢。經勞動保障局多次協調無果后,十幾位農民工無奈之下向泗洪縣人民檢察院申請法律援助。
承辦檢察官收到線索后,當即找到包工頭王某了解情況,他情緒激動地說:“工人確實是我介紹到工地的,可這工錢我是真沒拿到!勞動部門說先調解讓公司付工人工錢,如果調解不成,那這錢由我來付,我就出具了欠條。當時我還從微信上轉了2000元做保證金。誰曾想剛消停兩天,工人竟然拿欠條起訴我了!”
(資料圖)
為了查清來龍去脈,承辦檢察官輾轉來到該公司,公司負責人生氣地表示:“老年活動中心由我們公司開發屬實,我們是把活承包給了王某,工程質量出了問題他一直拖著不處理,給我們公司造成的損失遠不止這點工錢,王某他自知理虧,所以這筆錢他才遲遲沒來支取!”
為了讓農民工盡早拿到錢,泗洪縣人民檢察院加快了程序辦理的腳步,同步受理案件,搜集線索固定證據,幫助聯系法律援助律師,制發了《支持起訴書》交至法院。并建議法院開通綠色通道,優先處理該案。
本著調解結案的心態,辦案小組也不斷地琢磨著該案的突破口,思來想去,所有的矛頭最后都指向包工頭王某一人,可王某卻執拗地認為自己也是受害者,怎么做通他的工作,打開他的心結,成了本案調解工作最大的難點,最后決定從協調勞保所返還他2000元保證金入手。
可能是這2000元的返還叩開了包工頭王某的心,也可能是他看到了檢察機關處理該案的態度,王某表示愿意積極配合調解事宜。最終該承建公司、包工頭王某、農民工三方在開庭前達成調解協議,11名農民工被拖欠兩年的工資終于有了說法。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檢察機關有時更像是當事人中間的那雙手,將雙方心結打開,矛盾化解,最終實現案件辦理的三效合一。
泗洪縣人民檢察院將繼續落實好根治欠薪專項行動精神,以案說法、以情動人,做有司法情懷和檢察溫度的農民工“護薪人”。
通訊員 張慧園 許夢璇 揚子晚報網/紫牛新聞記者 劉瀏
校對 李海慧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