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5月20日,2023年大灣區科學論壇之“南沙科學城建設與區域協調發展分論壇:聚焦科產城人融合,支撐區域協調發展”在廣州市南沙區舉行。與會嘉賓圍繞“科學”“產業”“新城”“人才”“合作”等關鍵詞,以科學城規劃建設、粵港澳聯合創新、科技支援西部,實現人才聚集、合作共享發展等話題深入研討。
去年6月《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出臺,南沙被定位為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受到了廣泛關注。今年2月,省政府批復了南沙科學城總體發展規劃,南沙科技創新事業迎來了新的戰略機遇。
作為南沙科學城發展藍圖的謀劃者、起草者,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穆榮平表示,南沙科學城建設在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中承擔的重大使命。“改革開放以來,引進外資擴大了制造業規模,迫切需要建設一批國家(區域)創新發展引擎,引領帶動區域高質量發展。”
如何利用愿景引領科學城驅動區域協調可持續發展思路?穆榮平認為,要聚焦“創新全球化、制造智能化、服務數字化、環境綠色化”發展愿景,以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為總目標,以創新能力建設為主線,以全面創新改革為動力,營造成就天下英才創新創業事業夢想的制度文化環境。此外,還要加快建設一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和科技創新人才隊伍,打造全球海洋科學與工程創新中心,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產業策源地。
“創新驅動、數字轉型、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世界潮流,愿景引領、能力建設、政策保障是新時代科學城建設者必須思考的問題。”穆榮平表示,除了要充分認識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與學科建設、技術領域、戰略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相互支撐與迭代的內在驅動力,還要深知科學城建設肩負的城市創新基因再造的新使命。
數字轉型引發的科學研究范式、技術開發范式產業發展范式、社會服務范式環境發展范式、文化發展范式的轉變帶來的戰略機遇,對于穆榮平來說這些都是南沙科學城發展的關鍵要素。“營造創新者友好制度文化環境,從吸引人才向成就天下英才轉變,走出中國式現代化新路子。”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黃嵐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