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取180萬虛擬幣,該當何罪?|世界新要聞

2023-05-20 15:48:08    來源:揚子晚報    

撞庫、盜號、虛擬貨幣,區塊鏈、網絡洗錢...這些在現實生活中看起來很有“科技感”的詞,被一個看似“高智商”的犯罪團伙玩得“風生水起”.幾名嫌疑人先后在網絡平臺悄無聲息地轉走他人價值高達180萬元人民幣的虛擬貨幣。

密碼錯誤無法登錄賬戶,資金流向了誰

2020年4月的一天,家住海陵的王某發現,自己雷達幣賬戶登錄異常,又試了其他三十幾個賬戶全部都無法登錄,支付密碼也被修改。雷達幣賬戶可用于在境外網絡虛擬數字貨幣雷達幣平臺進行購買、兌換、交易,知道了支付密碼和登錄密碼,則別人就可以輸入相應的幣種和金額將賬戶中的錢轉走。


(資料圖)

賬戶無法登陸,平臺中時價約180萬人民幣的6000余個雷達幣不翼而飛,于是他立即向海陵警方報案。“我有很多個賬戶,為了方便管理就把登錄密碼都改成了同一個,支付密碼也都統一了。”王某某報案時說。

雷達幣是一種虛擬數字貨幣,且交易平臺都在國外,我國明確把比特幣定義為一種特殊的互聯網商品。包括比特幣、雷達幣在內的虛擬貨幣并非我國合法的貨幣。根據雷達幣公司提供的交易記錄,發現了有提現嫌疑的喬某與萬某,然而二人否認了轉走雷達幣的行為,經調查,二人卻確實不具備作案條件。然而二人同時提到過他們曾把身份證借給他們共同的朋友武某、武某旋用于辦理貸款,根據分析研判、固定涉案證據,主要嫌疑人漸漸浮出水面。

團伙成員職業化分工

因虛擬貨幣交易平臺賬戶密碼破解有一定難度,犯罪嫌疑人江某在網上從張某某處購買訂制了雷達幣“撞庫”軟件(該軟件可通過反復驗證賬號和密碼非法獲取雷達幣賬戶名和登錄密碼),并要求張某某對軟件不斷優化測試,終于成功“撞庫”盜取大量雷達幣用戶賬戶信息。

而江某某和楊某某則登錄非法獲取的雷達幣賬戶,采用推測支付密碼的方式,將賬戶中的雷達幣直接轉換成虛擬現金后,轉入其自己控制的雷達幣賬戶。

此外,檢察機關查明,在虛擬貨幣的變現過程中,趙某某、武某某明知其提供的雷達幣系非法獲取,依舊通過轉換成瑞波幣、泰達幣(虛擬數字貨幣)等方式代為銷售后變現,并按照接受虛擬現金總額的10%收取手續費。同時為逃避打擊,又發展了下線武某、武某旋等人,他們則以幫助辦理貸款為由騙取他人身份信息和銀行卡號,用于注冊雷達幣賬號,便于盜轉銷贓。

上述人員犯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等罪非法所得數額逾200萬元。

涉及多個罪名該如何定罪

這起案件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通過“撞庫”軟件竊取被害人虛擬貨幣,涉嫌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等多個罪名,應如何定罪?

結合相關證據,通過對案件性質的詳細論證、分析研判,海陵區檢察院認為江某、江某某2人違反國家規定,采用技術手段,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涉嫌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趙某某、武某某明知是犯罪所得仍予以窩藏、轉移,涉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2021年9月30日,泰州市海陵區檢察院對該案提起公訴。

2022年12月19日一審判決,被告人分別因犯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及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七個月至四年三個月不等的刑罰,并處15萬至9萬元不等的罰金。

2023年4月8日,泰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裁定維持原判,認為原判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定罪準確,量刑適當,審判程序合法,應予以維持。

揚子晚報網/紫牛新聞記者 劉瀏

校對 王菲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