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5月20日,2023年大灣區科學論壇之“南沙科學城建設與區域協調發展分論壇:聚焦科產城人融合,支撐區域協調發展”在廣州市南沙區舉行。與會嘉賓圍繞“科學”“產業”“新城”“人才”“合作”等關鍵詞,以科學城規劃建設、粵港澳聯合創新、科技支援西部,實現人才聚集、合作共享發展等話題深入研討。
匯聚資源,重點關注海洋科技
“南沙科學城的建設和發展,對粵港澳大灣區兩個中心(注: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對帶動區域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國科學院條件保障與財務局局長、院科創辦主任黃向陽在致辭中表示,《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發布以來,南沙在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提升產業發展增效,促進港澳全面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接下來中科院將繼續謀劃和推動基礎研究領域,海洋科技領域、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南沙的布局和建設。依托明珠科學園的建設,進一步聚集提升中科院在穗的科研力量,在深海、深地、能源和空天科技等領域,全力推動中國科學院各類創新單元,高端創新平臺向南沙集聚,建成空間布局相對集中,科研資源共建共享,學科領域交叉融合,科研人才高度激勵的科教融合資源驅動平臺。
南沙科學城發展藍圖的謀劃者、起草者,中國科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穆榮平表示,南沙科學城是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的主要載體,南沙科學城應重點關注海洋科學與工程研究。
目前,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等大裝置大平臺都已落子南沙。“開展海洋科學研究,在開采使用方面還可能會有很多新的發現、新的可能,有可能產生巨大的社會效應。推進南沙科學城不僅僅只講科學問題,也要從科學價值、技術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創造等方面思考,打造成為一個綜合性區域?!蹦聵s平說。
以人為本,吸引和匯聚科學家
北京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所長、總經理武文生認為,南沙建設科學城具備三大優勢。
“南沙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有非常好的區位;南沙可以依托廣州比較好的科技創新教育資源和產業基礎;南沙非常適合居住和生活,對各方面的科學家和高端人才有很大的吸引力。”武文生說。
發揮科產城人融合優勢,武文生提出,南沙科學城的建設要以人為本,特別要以科學家為本,吸引和匯聚科學家,特別是青年科學家,并為他們提供事業發展的平臺和成長的通道;要注重創新生態和創新鏈條的一體化的建設,統籌考慮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轉化,形成科學家、企業家和投資家協同互動的新發展模式和機制;要注重城市功能的提升,著力提升教育、醫療、公共服務等配套,不斷吸引更多人才,使南沙成為新的創新創業高地。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黃嵐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