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一小區暖氣費飆升 咋回事?

2021-11-18 08:42:24    來源:大河報    

“我們今年暖氣費比以前漲了快3倍”。11月12日,鄭州高新區正弘數碼港WE+公寓業主向大河報記者反映,自己小區今年暖氣費飆升,35平米的公寓,往年暖氣費也就1100元左右,而今年漲至3200元,這是怎么回事?

11月起,大河報推出“大河問暖”熱線,如果您家遇到供暖問題,可及時撥打“大河問暖”新聞熱線——0371-96211,我們將第一時間聯合鄭州供暖部門,為您解決供暖難題。“大河問暖”與鄭州市熱力部門聯動,提供供暖服務的相關咨詢,為市民答疑解惑。

業主:往年能供暖,今年突然“被叫停”?

“我們買房子時候,開發商合同上寫的供暖方式是市政管網集中供暖,前幾年都正常,今年卻突然被叫停了”,小區居民馮女士說。

據馮女士介紹,正弘數碼港WE+公寓屬于商業/辦公性質,計費標準本來就比一般的居民住宅收費要高,因為業主購房時,就已經知道房子的性質,所以都認可這一情況,往年小區都是按照面積收費正常供暖。可今年供暖已經開始,眼看其他小區都熱起來了,自家小區卻遲遲沒動靜。

但高新熱力回復稱,是開發商認為運營成本比較高,不愿意再按供暖面積來簽合同,所以高新熱力向他們提議使用流量計費,但截至目前,因小區居民不同意采用流量計費方式,供熱合同遲遲沒簽。

物業:計費方式改變,每年基礎費74萬需業主承擔

“物業給我們公布了一個新的收費標準,說是高新熱力把我們小區計費換成了流量計費”,馮女士表示,改為流量計費后,每家每戶需加裝流量表,總費用約74萬,物業稱這項費用是由業主承擔,這樣核算起來,他們的暖氣費翻了差不多3倍,而且這74萬每年都需要交。

據業主提供的信息顯示,物業稱,目前經過多次溝通,高新熱力公司決定公寓按兩部制計量計費(基礎+流量)。

物業表示,“經測算光基礎費就需要743245.57元,基礎和流量費還需提前預交。這還不算交換站設備120天24小時運行下來產生的水電費用。物業公司實在無法替廣大業主來做決定,如果堅持需要供暖則基礎費需要所有用暖戶進行分攤”。

馮女士對此感到十分氣憤,她認為,小區用熱繳費比例低,物業也有一定責任。大部分小區10月初,就通知收暖氣費了,而他們小區直到11月4日才開始征詢供暖意向,并且截至7日,就3天的時間。“物業沒有盡到相應的義務,沒有去為業主爭取或者是牽頭這個事情,如果早一些的話,還有一些努力的空間,去征求更多業主同意供暖”。

“我們現在找物業已經數不清多少次了,但他們就是不積極地去幫我們處理這個事情,哪怕跟熱力去談,爭取這個比例的降低,但是現在沒有人為我們業主站出來。”

高新熱力:開發商不露面,沒來簽合同

15日下午,記者聯系到高新熱力相關負責人,負責人稱:“熱力公司從來沒有人,以書面或口頭形式下過任何通知,說不采用去年的方式計費,兩種供熱方式,任由開發商來選擇,延續面積計費也沒有問題,按照流量計費也沒有問題,但是開發商到現在,沒有跟我們來對接。”

該負責人表示,這次的供暖,取決權在開發商,正弘數碼WE+公寓,小區規劃性質是商業辦公的形式,已經運行了三年,之前一直是按照供熱面積計費和開發商對接的,但是由于開發商多次向熱力公司反映,說他們小區交費率特別低,運營成本高,不愿意再按供暖面積來跟熱力公司簽合同,所以他們就推薦用流量計費,用戶用多少流量,結多少費用。

目前居民感覺流量計費費用高,是因為開發商把沒有使用暖氣的公攤面積算到使用暖氣的用戶每個人頭上,2000多戶,運轉的只400戶左右,居民要承擔其余1600戶的公用面積,費用肯定會高。

“現在開發商不露頭,不來簽合同咋供暖?”高新熱力相關負責人介紹,像這種商用、辦公性質的房屋,一般是開發商或物業自行管理和運營運行的這種供暖方式,必須先把供暖合同給熱力公司,簽訂了以后才能供暖。

社區:歸根結底還是交暖氣費的人太少

記者聯系到正弘數碼港小區所屬的高新區梧桐辦事處金梭社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今年高新區所有商業、辦公性質的公寓,都改為了流量計費的供熱方式。

改成流量計費后,平均到該小區意向供暖的業主,每人要多承擔2000多元。而造成至今無法供暖的主要原因,還是有意向用暖的人太少,交費比例太低。“我們這兩天挨個敲門統計,一層樓40戶,最少的只有一兩戶交了暖氣費”。截至目前,小區意向繳費443戶,占比21.8%。

該負責人表示,社區多次協調,但也都沒結果,這個事情就卡住了。正弘數碼港WE+小區居民能否正常用暖?記者將持續關注。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