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多功能供排水救援機器人涉險進入浸水地下車庫,排水能力達到每小時600噸;10分鐘內對牙齒完成設計并自主生成打印文件,讓患者盡快完成牙科手術……這些都是廣州市中小企業辦成的大事。近日,廣州市委統戰部、廣州市工商聯、黃埔區委統戰部、黃埔區工商聯組織開展“媒體記者進民企”主題宣傳活動。記者跟隨調研團走進廣州開發區加速器產業園區,捕捉廣州“專精特新”民企創新發展亮點,尋求“中小企業能辦大事”答案。
3D打印節省醫療成本
全程無人操作、24小時不間斷生產……在廣州黑格智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記者觀摩了3D產品打印過程,了解3D打印技術全鏈條數字化生產解決方案。
廣州黑格智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
“在種植牙種植流程中用到的導板,包括數據采集的模型,都可以進行3D打印直接生產,大幅度減少了醫生的操作難度,也大幅度縮短患者等待時間。”廣州黑格智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黃鶴源介紹,該企業圍繞打造“專精特新”企業,提供數字化3D打印應用解決方案,并繼續專注于深耕齒科和骨科行業,針對性地研發和生產齒科專用打印設備、材料、設計軟件、算法、云平臺,并給出“2小時俱樂部”“即刻診療”“即刻種植”“即刻修復”的觀念。按照實時傳輸患者口腔數據和診療要求,齒科設計24小時團隊,即時響應,通過自主開發的Streamflow軟件,10分鐘內完成設計并自主生成打印文件,然后把打印文件傳輸到醫院端的打印設備,節省醫患雙方的治療成本。
機器人成為應急救援的先鋒隊
在應急搶險中提供“永不沉沒”的沖鋒舟、小身材卻有大能量的供排水機器人、5G智能巡查無人機及系統……以科技力量賦能為應急救援爭取了更多“黃金時間”。廣東翼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與浙江大學、浙江大學華南工業技術研究院展開合作,共建機器人及自動化技術研究中心、成立無人機及智控技術研究中心,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為行業客戶提供全棧式應用技術解決方案,實現消防、應急燈領域應用的智能化、無人化。
廣東翼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無人機回收倉
廣東翼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萬施霖介紹,今年7月,河南遭遇特大暴雨災害時,翼景科技帶著自產自研的其中一款應急救援設備——多功能供排水救援機器人進入了地下車庫、涵管、隧道等大型排水設備無法到達的救援現場,展開了排水救援,技術團隊在救援中不斷完善供排水機器人的性能,在搶險的惡劣環境下,達到每小時600噸的排水能力。同時利用該公司自主研發的5G無人機和遠程控制技術可以實時拍攝救援現場并回傳現場高清視頻畫面,進行災情救援指揮、險情預防及勘探等應用,快速實現人員識別及周邊環境分析,便于救援人員針對性地開展營救工作。極大地提升應急管理水平,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目前,翼景科技的現代化應急救援設備除了5G無人機智能機停機坪、多功能供排澇機器人和新型應急救援快艇之外,還有危化品處置機器人、消防偵檢機器人、水下機器人等。
做大做強中小企業,驅動中國“制造”走向中國“智造”
在座談會上,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的民營企業代表,以及廣州市委統戰部、廣州市工商聯相關負責人,暢談企業發展規劃和推動高質量的經驗做法,圍繞打造廣州“專精特新”企業,深化技術研究、強鏈補鏈、產教融合等話題展開討論。
廣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唐國寶介紹,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民營中小企業創造了全區45%以上工業產值、50%以上營業收入、60%以上利潤,充分驗證了中小企業能辦大事,這樣的成就跟國家、政府的政策、決策密不可分,從在全國首創“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先行示范區、提出“萬億制造”計劃到率先推出“專精特新10條”專項政策。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致力于做大做強中小企業,實現從創造“產品”到創造“價值”,驅動中國“制造”走向中國“智造”。
今年,廣州五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工信部評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該公司總經理謝高輝介紹,五舟科技推動“一體兩翼、三化融合”的發展戰略,推動國產化產業鏈的發展,加大研發力度,預計2022年研發投入將達到5000萬元,專注于解決服務器的國產化和差異化定制,解決計算和存儲的問題,即4個計算場景和1個存儲場景,分別是高性能計算、云計算、邊緣計算和智能計算以及分布式存儲。五舟科技將繼續堅持國產化的大方向,為信息產業的國產化替換提供更多的創新型產品和解決方案,為中國信息產業的發展和國家信息安全做出貢獻。
佰聆數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企業數字化運營解決方案提供商,專注于為企業提供數字化運營業務咨詢和大數據分析挖掘專業服務和產品。該公司市場與公共關系部首席市場官何慧介紹,未來,公司將繼續圍繞“專精特新”的企業發展目標,采用核心產品和業務解決方案雙輪驅動的策略推進客戶數字化轉型升級;加大研發投入,強化科技創新,不斷提高產品的專業化和智能化水平;同時,扎實推進渠道布局,積極發展生態合作,整合行業資源,提高企業自身抗風險能力,并通過打造良好的產業生態體系,來促進中小企業的共同發展。
廣州擬培育1000家“專精特新”企業
廣州市工商聯副主席余劍春表示,接下來廣州將繼續做好“貼心服務”“精準服務”“靠前服務”“優質服務”和“主動服務”,讓民營企業、中小企業更強大,激發“能辦大事”的熱情,營造“能辦大事”的環境,發揮“能辦大事”效應,展示“能辦大事”的風采。
“專精特新”是中小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據了解,廣州市委統戰部、市工信局、市工商聯聯合開展“專精特新”民營企業扶優計劃,聚焦發掘培育1000家創新型、成長型民營中小企業,持續提升“專精特新”發展水平,推動民企實現高質量發展。目前已經完成第一批共268家“專精特新”民營企業扶優培育企業的篩選工作。
日前,全國首個“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創新示范區落戶廣州黃埔區。近年來一大批中小企業在黃埔區發展壯大,全區80%以上規上工業企業、80%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均是中小企業,80%以上授權發明專利和技術創新成果來自中小企業,2020年實現“小升規”企業達141家,中小企業已成為黃埔區沖刺“萬億制造”的主力軍。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龍錕 通訊員穗統宣、穗聯宣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