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消協發布《2021年網絡消費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當前網絡消費領域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情形仍然不容忽視。2021年網絡消費領域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主要存在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網絡消費新業態下的虛假宣傳等八大情形。(據人民網3月15日報道)
打開智能電視,想看一場精彩的體育比賽,又多又長的開機廣告讓人煩不勝煩;點開視頻平臺,想追一部熱播的電視劇,花錢買了會員不算,還要“付費超前點播”;打開直播購物平臺,跟著網紅主播的超低優惠“買買買”,結果收到的卻是假冒偽劣商品……剛剛過去的“3·15”,消費者權益保護再次成為焦點。許多網友總結自己踩到的“雷”、遇到的“坑”,發現一些消費新領域糾紛變多,甚至成為投訴“重災區”。
近年來,移動互聯網飛速發展,直播帶貨、網絡購物、社區團購、門店到家等形態豐富的網絡消費快速崛起,不僅以全新的消費體驗滿足了人們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也為市場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然而,隨著消費領域的不斷拓展,很多新的侵權情況逐漸暴露,消費維權形勢也發生較大變化。與以往的糾紛不同,新出現的直播帶貨售假、跨境購物物流周期長、過度收集個人信息、未成年人網游充值等問題,往往呈現出“脫實向虛”、交易參與主體多、法律關系復雜等特點,造成消費者取證難、維權難,一旦掉進這些消費陷阱就會讓人苦不堪言。
消費連接著每個人的美好生活,也關系著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消費新領域,“新”在形態、“新”在模式,更應該“新”在對消費品質的更高要求和對消費者權益能更好的保護。如果消費新領域淪為侵權“重災區”,不僅會讓千千萬萬普通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損,也會阻礙經濟新業態的發展,這個問題不容小覷。
拓荒者開辟了原野,治安官不能姍姍來遲。維權場景在變,新的維權問題不斷出現,相應的監管措施也要不斷“更新”“迭代”,推出“新版本”。一方面,有關部門應對消費新業態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改進監管方式,做到精準監管、有效監管。比如,借助大數據等技術,對新產品和服務進行質量溯源、全過程監管,不斷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為消費者權益提供更有力的前置性保護。另一方面,還應督促網絡交易平臺加強對消費者交易風險的提示,建立更有效的消費者投訴和預警機制,以保護消費者的消費熱情。此外,廣大消費者也要不斷增強理性消費意識、提高對網絡信息的分辨力。
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這兩天,不少人表示,“希望‘3·15’成為一種常態”,其實就是期盼有效的監管能始終成為一條高壓線。只有與時俱進,不斷發現新問題、適應新情況,在消費者權益保護上不斷升級,才能構建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讓新的消費業態、模式持續釋放動能,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賈夢宇)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