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應市民馬先生在給房屋裝修時,遇到板材氣味刺鼻、甲醛超標的環保問題。經與商家協商,對方拆除了裝修材料。家裝環保不達標,劣質建材害人不淺,給馬先生造成的損失應由誰來承擔?日前,經寶應法院承辦法官悉心調解,這起產品責任糾紛案得以化解,消費者獲得了全額賠償。
1
板材散發刺鼻氣味
去年春天,馬先生裝修房屋,為了省心省事,他選擇包工包料的形式雇傭了包工頭及幾名裝修工。工程按部就班地進行著,按進度到了安裝吊頂扣板和四周墻壁扣板的工序。馬先生將工程交給包工頭老李,遂由老李出面挑選扣板等建材。
老李在當地一家門市部賒賬進購了5700余元的扣板,全部安裝在馬先生的房子里。約70平方米的房子安裝好,馬先生前來監工,剛進門,馬先生就感覺氣味刺鼻,一連咳嗽了好幾聲。
“這些板材從哪買的,我一走近就直流淚,材料環保嗎?”馬先生詢問板材的來源,老李也如實告知。老李憑經驗判斷,可能氣味過一陣子就能消散,他讓馬先生耐心等等。可隨著時間推移,馬先生發現情況并沒有改觀,嚴重懷疑板材質量不達標。
裝修是大事可不能含糊,馬先生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舉報。經過當地有關部門出面,商家上門拆除了這批扣板。
2
質量問題引發連鎖反應
問題板材全部拆除了,但馬先生認為,事情還沒有完。原來,他和包工頭簽訂了合同,且提前支付了板材的安裝費。一來一去,除了人工安裝費外,馬先生還需自掏腰包支付拆除板材的人工成本。
馬先生覺得委屈,明明自己是遭受損失的一方,卻還要承擔這些費用。考慮到裝修建材因環保問題給自身帶來的影響,他向商家提出了三倍賠償的要求。
可在商家看來,存在質量問題的板材已經拆除,且是包工頭賒賬拿貨的,對消費者影響甚微。雙方互不相讓,商家認為馬先生索要賠償額太高。馬先生則覺得對方產品質量不達標,“這樣的產品流向市場的話,對消費者就是一種傷害,損失理應由你們承擔責任。”
數次協商最終鬧得不歡而散,馬先生為了捍衛自身權益,來到寶應縣人民法院,一紙訴狀將商家告上了法庭。
3
追討損失鬧上法庭
近日,寶應法院開庭審理了此案。庭前,馬先生向法院遞交了一系列證據。承辦法官建議,通過調解的方式解決糾紛。
鑒于被告銷售的板材的確存在質量問題,承辦法官向被告明理釋法,闡明其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在多次組織協商后,原、被告雙方的情緒有所緩和,被告也意識到因產品質量問題給原告帶來的困擾以及自身存在的問題。調解工作取得突破,綜合原告的維權成本和實際損失,原、被告雙方達成調解協議。
經協商,被告自愿補償原告8000元以及訴訟費,原告同意撤訴。至此,這起購物糾紛得以化解,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得到了保證。“家裝過程可能會遇到各類糾紛,尤其涉及建材質量問題,消費者要保存好相關證據,在無法自行達成解決協議時,要及時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法官提醒。(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