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近日,47歲的王女士被緊急送往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急診科就診。急診頭顱CT顯示:蛛網膜下腔出血,環池左側局灶性密度增高,動脈瘤破裂可能性非常大。
據了解,王女士習慣熬夜刷短視頻,兩三點入睡幾乎是常態。
動脈瘤破裂死亡率極高。危急情況下,中山六院急危重癥醫學部卒中中心主任、神經科副主任蔡曉冬立即組織相關科室就王女士的情況進行多學科聯合會診、討論制定手術方案,最后及時在微創介入下行腦動脈瘤內的彈簧圈栓塞治療,有效緩解了王女士的頭痛癥狀與相關體征。王女士轉危為安,術后恢復良好,順利出院。
(相關資料圖)
蔡曉冬表示,長期熬夜、睡眠不足是導致顱內動脈瘤破裂的高危因素。
動脈瘤大多在40歲以后發生,而非天生患有。它通常發生在動脈的分支點,由血流的恒定壓力引起。它們常常緩慢擴大,隨著瘤體的擴大而變弱,就像氣球在伸展時變弱一樣。
較小的動脈瘤通常沒有癥狀。但隨著動脈瘤的擴大,它會帶來頭痛或局部疼痛。如果動脈瘤變得非常大,可能對正常的腦組織或鄰近神經產生壓力,這種壓力容易導致視力困難、手臂或腿部麻木或無力、記憶或言語困難,以及癲癇發作等。
動脈瘤破裂會帶來突發且嚴重的癥狀,包括劇烈頭痛。多數情況下會導致永久性的神經功能損傷,重則致命。“許多因素會影響動脈瘤的出血,包括動脈瘤的大小、形狀和位置及其引起的癥狀”,蔡曉冬說。動脈瘤的出血原因、具體的出血時間暫不明確,不過,以下因素可能增加出血幾率:
1.高血壓是蛛網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提重物或用力會導致大腦壓力上升,從而致使動脈瘤破裂。
2.強烈的情緒,如心煩意亂或生氣會導致升高血壓,進而引起動脈瘤破裂。
3.抗凝抗血小板藥物的使用、一些藥物和處方藥(包括麻黃堿和安非他明等興奮劑的減肥藥)以及可卡因等有害藥物會導致動脈瘤破裂和出血。
蔡曉冬表示,對于動脈瘤破裂的患者而言,時間就是生命,病情發作時,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至關重要。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要注意飲食有度,規律作息,保證睡眠時間,避免容易誘發動脈瘤破裂的不良生活方式。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梁超儀 通訊員簡文楊、戴希安、唐小雨)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