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海鮮時一定要注意是否新鮮,有無變質。(圖@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俗話說“病從口入”。最近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收治了一例食源性傳染病重癥病人,患者進食海鮮自助餐后出現膿毒性休克,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李幼霞提醒,雖然食源性傳染病一般引起的癥狀是胃腸道不適、嘔吐、腹瀉等,但在某些情況下,嚴重的食源性傳染病可以引發嚴重并發癥,比如膿毒癥休克,可危及生命,因此,對于有疑似食源性傳染病感染的病例,及早就醫并獲得適當的治療至關重要。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案例:
一頓海鮮自助餐后,阿姨進了ICU
本來是一次開開心心的旅途,患者趙阿姨(化名)在吃了一頓不夠新鮮的海鮮自助餐后,出現畏寒、發熱、腹痛、惡心、腹瀉等癥狀3天,精神轉差,來到市八醫院就診時已經出現休克、合并多臟器功能衰竭,立即收入ICU。經過ICU團隊的液體復蘇抗休克、抗感染、高流量氧療、持續血液凈化、抗心律失常等積極搶救治療后,終于把阿姨從死神手里搶回來!
提醒:
病情發展迅速,需要緊急救治
什么是食源性傳染病呢?李幼霞介紹,它是指通過食物攝入途徑感染人體的疾病。這些疾病通常由食物中存在的病原體,如細菌、病毒、寄生蟲和真菌等引起。它可以在食品的生產、加工、運輸或儲存過程中引入病原體,也可以由于食品不正確地烹調或儲存而導致微生物繁殖。
食源性傳染病在全球范圍內廣泛存在,對公共衛生和個人健康構成重大威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每年全球有數百萬人因食源性傳染病而生病,數以千計的人因此而死亡。
常見的食源性傳染病包括:
細菌性食物中毒:比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志賀氏菌等引起的食物中毒。
病毒性食物中毒:如諾如病毒、輪狀病毒、肝炎病毒等引起的食物中毒。
寄生蟲感染:如蛔蟲、阿米巴原蟲、弓形蟲等引起的食物中毒。
真菌感染:如黃曲霉素中毒、霉菌產生的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
食源性傳染病會引發哪些癥狀?李幼霞介紹,雖然食源性傳染病一般引起的癥狀是胃腸道不適、嘔吐、腹瀉等,但在某些情況下,嚴重的食源性傳染病可以引發嚴重的并發癥,比如膿毒癥休克。
膿毒癥休克是一種嚴重的感染后并發癥,它是由于病原體(如細菌)進入人體后引發強烈的免疫反應,導致全身炎癥反應過度激活,從而損害器官功能并引發低血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食源性傳染病引發的膿毒癥休克通常是由于攝入了大量含有致病菌的食物,這些致病菌在體內大量繁殖,并釋放出毒素,進而引發嚴重的感染和免疫反應,癥狀包括高熱、寒戰、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血壓下降、皮膚蒼白或發紺、神志改變等。
由于膿毒癥休克會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所以病情發展迅速且危險,需要緊急救治和抗感染治療。
不過,并非所有食源性傳染病都會引發膿毒癥休克,這取決于病原體的種類、感染的嚴重程度以及個體的免疫狀態等因素。所以對于有疑似食源性傳染病感染的病例,及早就醫并獲得適當的治療至關重要。
預防:
避免生食,充分加熱食物
李幼霞表示,食源性傳染病的預防非常重要,市民應該注意食品的衛生狀況,選擇新鮮、熟透和衛生的食品,正確處理和儲存食品,在旅行時,尤其需要注意當地的飲食衛生情況,避免食用可能存在風險的食物。
具體來說,應注意以下幾點:
1.經常洗手,避免生食與熟食交叉污染,選擇安全的食品,避免生食,充分加熱食物,尤其是放進冰箱里的食物拿出來重新食用時一定要充分加熱,適當儲存食物。
2.食用前注意食品的外觀和質量,注意是否有異常的顏色、氣味、霉菌或異物等。
3.注意食品的新鮮程度、變質跡象或包裝完整性等。
4.注意進食某種食品后是否出現不適、食物中毒癥狀、過敏反應或其他身體異常,記錄癥狀和時間并及時就診。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青梅 通訊員劉琪莎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