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廣州經濟穩步恢復、逐月向好。GDP同比增長4.7%,明顯快于一季度1.8%的經濟增速。
面對汽車制造業、電子產品制造業等傳統支柱產業增長承壓恢復,新興產業釋放出的新動能,不僅成為工業增長的新亮點,也讓人們看到近年來廣州投資布局新項目的效應顯現。
要真正為廣州經濟“挑大梁”,新興產業準備成色如何?
【資料圖】
蓬勃發展的珠江新城
今天的投資力度就是明天的發展速度,只有投資結構先轉型,才能帶動經濟結構轉型。上半年,廣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1%,工業投資延續今年以來雙位數增長勢頭,增長21.9%。市“攻城拔寨”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045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57.9%,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其中,占據“大頭”的產業項目完成年度計劃超6成,廣汽自主電池項目、融捷鋰離子電池制造基地與研發中心項目等一大批對廣州具有重大意義的關鍵項目取得重要進展。
珠江新城、琶洲西區CBD和金融城CBD,拔地而起的一座座高樓大廈構成一條錯落有致的廣州現代天際線。
數讀上半年重點項目
? 1722個市“攻城拔寨”項目完成投資3045億元,完成年度計劃(5261億元)的57.9%,超過時序進度7.9個百分點,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 487個基礎設施項目完成投資1154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57%,超過時序進度5.7個百分點。
? 802個產業項目完成投資1299億元,完成年度計劃63.5%,超時序進度13.5個百分點。
? 13個社會民生項目完成投資158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54.4%。
大項目效應初現
盛夏7月,走進番禺區的廣汽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日新月異”,成為最大感受。
去年先后竣工投產的埃安第一、第二智造中心已經開足馬力,中國新能源汽車第2000萬輛正是在這里下線。
園區里,不遠處,從塔吊林立、卡車穿梭到拆除腳手架、房舍井然,廣汽自主電池項目(因湃電池)和廣汽自主電驅產業化建設項目(銳湃動力)的廠房建設同樣馬不停蹄,如今已分別基本完成主體結構和順利封頂,補上廣汽在新能源“三電”核心技術的重要拼圖。
還有這兩天備受關注的小鵬汽車,大眾7億美元增資帶來無限想象空間。而同樣令人振奮的是,這家來自廣州的“造車新勢力”,廣州智造基地在今年年初順利投產,預計年產量達12萬輛,讓小鵬汽車真正意義上實現“廣州造”。
小鵬匯天飛行汽車展廳。
發力的當然不僅是新能源汽車。
從百濟神州廣州基地生產的“廣州造”抗癌創新藥——替雷利珠單抗有望歐盟上市;到TCL華星t9項目正式量產下線出貨聯想,再到廣州國顯(維信諾)全柔AMOLED模組生產線馬力全開……一大批新投產的制造業重大項目產值增長較快,有力帶動了產業的優化升級和增量發展。
這不斷蓄力的新動能,既得益于廣州近年來在培育新的戰略性支柱產業過程中打下的基礎,也讓人們對正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廣州,有了更多期待。
大手筆布局未來
氫能,是世界公認的清潔能源。發展氫能產業,將減少廣州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優化能源結構。以此為燃料驅動汽車,意味著汽車將產出沒有任何碳排放的終極環保產品,一如進入現代汽車氫燃料電池系統(HTWO)廣州工廠時的感覺——純白色的現代化廠房給人帶來的清新純凈之感。
在這里,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心臟”——氫燃料電池系統制造的奧秘,就隱藏在一個個廠房里。在這個已經實現90%自動化的工廠,生產的不僅是氫燃料電池系統,還會將燃料電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電力用于辦公室等照明,并在電極電堆棟的屋頂上構建了每年可發電3.4兆瓦的光伏發電系統,可將其用作工廠使用電力。
現代汽車氫燃料電池系統
從廠房窗外往外望,不遠處就能看到廣州石化。如今,這家老牌石化企業把氫能作為潔凈能源和轉型升級雙示范企業建設的重要抓手之一。除了向這位“新鄰居”供氫,廣州石化的還向大灣區各地供應高純氫,推動大灣區氫能產業發展。
正是在各方伙伴的助力下,作為現代汽車集團首家海外氫燃料電池工廠,已進入量產的HTWO廣州工廠年產能可達6500套,后續將根據市場的變化持續擴大產能。“從2021年1月項目落地,到2023年6月1日正式竣工投產,項目可以說真正做到了‘引進即籌建,拿地即動工,竣工即投產’。” HTWO廣州公關宣傳部部長金興起告訴記者。
企業展廳中展示的氫燃料電池系統
項目是經濟發展的風向標。
重大項目的“加速跑”,意味著更快地形成新的生產能力。今年上半年,廣州802個產業項目完成投資1299億元,完成年度計劃63.5%,超時序進度13.5個百分點。其中,融捷鋰離子電池制造基地與研發中心項目、江河綠色建筑智能制造產業基地項目、拉普拉斯半導體及光伏高端設備研發制造基地項目、酷狗音樂總部項目、澳門中心總部、極兔大灣區數字化供應鏈產業園等一批項目開工建設;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研發四期擴建第一階段建設項目竣工驗收,芯粵能項目量產,中航光電(廣東)有限公司華南產業基地項目一期投入使用;粵芯半導體項目三期、增芯、巨灣技研儲能器件與系統生產基地項目等項目加快建設,見證了廣州圍繞“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重大戰略部署,大力實施“強芯”“亮屏”“融網”“智車”等工程,著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成鏈集群發展。
琶洲會展中心
廣州市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歐江波:
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要抓住一“快”一“優”
在歐江波看來,觀察廣州的產業發展,一要關注產業規模的擴大和增長,二要關注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近年來廣州在制造業新動能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包括布局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網聯汽車、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新能源汽車產生了廣汽埃安和小鵬兩大品牌廠,新型顯示產業產值已超千億,也有一批中大型企業在布局和成長,總體成績還是不錯的。然而,由于近年來廣州傳統的三大支柱工業遭遇瓶頸或挑戰,大家自然就對新產業寄予了更高期望,與這種高期望相比,廣州新產業“挑大梁”的作用還沒有那么凸顯。
廣汽豐田新能源產能擴建項目二期正式投產。(資料圖)
要如何加大力度培育新動能,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歐江波認為,縱觀眾多城市,深圳和合肥很典型,各自形成了推動新興產業發展的獨特模式。“深圳模式”的特點是以市場為導向,政策優勢明顯,產業金融特別是風投發達,新產業由理念、到孕育、到孵化、到產業化、到上市做大做強,有一個很好很高效的產業成長生態,產生了大量的創新型企業集群,在動態發展中不斷有幾個企業或產業成長為獨角獸或巨無霸。“合肥模式”的特點是政府主導性強,選準產業風口,集中資源強力投入,硬生生“拼”出了不少好項目,當然,這也與合肥擁有中國科技大學這一重大創新源高度相關。
他認為,廣州應博采眾家之長,發揮自己的獨特性和優勢,既要有信心有定力,又要有危機感、急迫性和實干精神。發力新產業新賽道,要突出抓住一“快”一“優”兩個關鍵詞。“快,是新興產業最大特點,變化快、發展快。因此,要持續地、扎實地跟蹤分析新產業新賽道的發展態勢和趨勢,及時地發現產業新機會和著力點,加強招商選資力度,全力以赴引進龍頭企業,實現對整個產業的帶動。”歐江波說,“優”,則是要綜合性優化營商環境,不僅僅考慮政務服務的態度和效率,更要從人、財、物、土地、制度等要素資源的配置上下功夫,促進資源要素配置的精準性和高效率,真正推動市場主體的快速成長,從而推動新動能的集聚壯大。“市場化是廣州的根本特征和顯著優勢,在新產業發展上政府要做好角色定位和發力重點,政府做政府該做的且要真正做好,市場做市場該做的從而走向繁榮。”
鏈接
大發展中改善民生
重大項目,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連著社會民生。
除了產業項目,基礎設施項目和社會民生項目建設同樣不斷提速。
交通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官”。當前,廣州正加快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加強區域間基礎設施聯通,城市能級持續提升。
看航空航運,白云機場三期擴建工程T3航站樓樁基工程基本完工,周邊臨空經濟產業園區基礎設施一期工程安置區陸續開始移交;廣州港環大虎島公用航道工程全線按新標準開通使用。
廣州白云機場T3航站樓效果圖
看軌道交通,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萬頃沙至興中段項目、軌道交通八號線北延段支線工程(江府-紀念堂)、軌道交通八號線北延段工程(滘心-廣州北站)等項目相繼開工建設;軌道交通七號線二期、五號線東延段等2條計劃今年建成通車的地鐵項目持續加快推進機電設備安裝等工程。還有疏通城市血脈的一批市政路橋項目開工、通車,新花大道(花都大道-迎賓大道)工程、科學城連接知識城快速通道、南沙明珠灣區跨江通道工程、黃埔至南沙東部快速通道等重大路隧項目開工建設,白云大道下穿隧道及云城東路隧道延長段主線隧道以及連接南沙區龍穴島和萬頃沙的重要通道——紅蓮大橋等相繼建成通車。
以更大力度補齊民生短板。今年上半年,暨南大學番禺校區二期工程、嶺南中醫藥博物館、廣州市第一看守所(遷建項目)開工,廣東實驗中學永平校區已完工,廣州科技教育城一期、廣州市殘疾人托養中心(星安居)等項目加快建設。
廣州白云站封頂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申卉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蘇俊杰、陳憂子、李波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