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海珠區流調中心的流調隊員在處理個案資料。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蘇俊杰
大洋網訊 海珠區是廣州本輪疫情的“震中”。本次海珠疫情的流調工作和以往有什么不同?日前,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到海珠區流調中心了解情況。
目前海珠區流調中心內約有1000名流調人員集中辦公,其中現場組有23個隊伍、420人左右。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派駐海珠區流調中心現場隊隊長張春煥介紹了流調的工作流程:預警組收到核酸檢測陽性預警后,會馬上進行簡單分類、派發工單給調度組;調度組根據病例的聚集情況等特點,分派給現場組的23個隊伍之一。
現場組接到陽性預警后,會立即前往現場處置,主要是根據風險程度劃分風險區、開展重點場所處置、進行密接的甄別。“如果是某個之前沒有疫情的區域出現了病例,我們還要進行溯源。之后我們會把流調報告、核心信息、研判意見報送到信息組,信息組會把所有信息整合起來,有針對性地制定防控措施。”張春煥說。
張春煥介紹,在以往流調模式的基礎上,如果發現一些病例比較多、聚集性比較強的片區,會派出流調隊伍直接下沉到基層,跟街道、居委、社區工作人員共同開展流調工作,對整個片區進行風險排查,并提出綜合防控策略。
“我們現在就住在(流調中心)這里。流調中心24小時不停運作,沒有所謂的下班時間。信息組強度非常大,采取輪班制。現場組則是24小時待命。”張春煥說,市民參加核酸檢測的時間大多是在白天,檢測結果則常常是晚上出來,“凌晨、半夜是我們出動、開展工作最多的時候。很多陽性市民會在半夜、凌晨接到我們的電話,希望能夠得到大家的理解。我們也是希望第一時間做好處置、控制住風險。
“現在的疫情形勢下,除了靠我們現場流調人員,市區管控、保障工作人員和志愿者的力量之外,更多需要廣大市民的配合,發揮自己的力量,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配合防控措施。”張春煥說,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能夠把這一波疫情更快地穩控好。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伍仞 通訊員穗疾控)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