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養老金制度啟動實施!?廣州等36個先行城市或地區、23家銀行可辦理

2022-11-26 09:39:06    來源:大洋網    

大洋網訊 11月25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宣布,個人養老金政策正式落地實施。在北京、上海、廣州、西安、成都等36個先行城市或地區,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勞動者,可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及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購買個人養老金產品,年繳納上限1.2萬元,繳費即可享受稅費優惠。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當日從工行、農行、建行、交行等廣州多家銀行了解到,個人養老金業務已開通,為了方便參加人開立賬戶,銀行渠道可一次性開立兩個賬戶,無需分別開立。

現場直擊:不到3分鐘完成開戶流程

11月25日下午,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在工商銀行廣州北京路支行看到,已有市民搶先嘗鮮。


【資料圖】

“想為自己退休以后養老多一份保障,而且繳存資金還可以稅前抵扣,取的時候再交稅,我認為是一個比較好的事情。”70后李女士如此表示。

記者現場看到,個人養老金整個開戶過程是比較順利的,在工行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李女士在智能機插入身份證、核對信息、輸入驗證碼等幾個步驟,不到3分鐘就完成開戶。

開了賬戶之后,李女士表示,目前計劃將今年的1.2萬元投資工行最近推出的特定養老儲蓄。“目前家庭、工作等各方面相對穩定,有更多的條件對家庭資金進行規劃,特定養老儲蓄利率略高于普通定期,我個人覺得存款是安全保障性比較高的,所以選擇了這個產品。”李女士表示,后續,如果個人養老金基金、保險、理財產品選擇多了,也會適當購買一些穩健的產品。

工行北京路支行鐘經理介紹說,辦理渠道方面,除了網點開戶以外,工行還支持線上開戶,可以通過掃描工行工作人員的二維碼、工行手機銀行、“工行服務”微信小程序等方式完成開戶,也可以委托在職單位開戶。

農行相關人士也表示,提供線上、線下多渠道開戶方式。線下渠道需攜帶有效身份證件,到農業銀行網點柜面開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實體卡,或者掃描網點移動PAD二維碼開立電子賬戶。也可委托他人、在職單位開立資金賬戶。線上渠道可提前準備好有效身份證件和六大國有商業銀行任意一張Ⅰ類借記卡,登陸農業銀行手機銀行等線上渠道,依次點擊“全部-投資-養老專區-個人養老金”,按操作提示便捷開立電子賬戶,或直接搜索“養老專區”進入操作。

根據銀保監會公布的名單,首批有23家銀行機構獲批可開立賬戶。包括工農中建交郵儲六大國有銀行、中信、光大、華夏、民生、招商、興業、平安、廣發、浦發、浙商、渤海、恒豐等12家股份制銀行、以及北京銀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寧波銀行、南京銀行等5家城商行。

參加人可以在不同商業銀行之間變更其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

個人養老金自愿自主選擇

個人養老金是國家關于第三支柱的制度性安排,是指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愿參加、市場化運營、實現養老保險補充功能的制度。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賬戶制,繳費完全由參加人個人承擔,自主選擇購買符合規定的儲蓄存款、理財產品、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金融產品(統稱個人養老金產品)。

“目前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存在發展不充分、不均衡的問題。”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我國養老保險體系包含“三支柱”,第一支柱是基本養老保險,目前發展相對完善,覆蓋范圍也在持續擴大;第二支柱是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主要發揮補充作用,由用人單位及其職工建立,已有一定發展基礎;第三支柱稍顯不足,此前缺乏相應的制度性安排,主要包括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商業養老保險。

參加個人養老金,有利于在基本養老保險和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的基礎上再增加一份積累。”參加個人養老金相當于提早建立養老儲備計劃,通過長期穩健投資,提高未來養老生活質量。”工行北京路支行鐘經理介紹說。

個人養老金堅持自愿原則,并不強制。參加人應當是在中國境內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勞動者。

可享稅收優惠政策 每年最高能省5400元

那與其他養老產品相比,參加個人養老金有什么好處呢? 最直接的好處是可以實現遞延納稅,并享受國家稅收優惠政策。

參加人每年繳納個人養老金額度上限為12000元,可以按月、分次或者按年度繳納,繳費額度按自然年度累計,次年重新計算。

按照相關規定,自2022年1月1日起,對個人養老金實施遞延納稅優惠政策。在繳費環節,個人向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繳費,按照12000元/年的限額標準,在個稅綜合所得或經營所得中據實扣除;在投資環節,計入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投資收益暫不征收個稅;在領取環節,個人領取的個人養老金,不并入綜合所得,單獨按照3%的稅率計算繳納個稅。

假如小林扣除五險一金和個人專項附加扣除后,每年要交稅的收入是10萬元,那么,按照10萬元個人所得稅率10%計算,小林每年要繳納7480元的稅費,如果小林繳納了1.2萬元的個人養老金后,則當年繳稅6280元,省了1200元。

實際上,年收入(指全年應納稅所得額)不同,省稅的金額也不同,當年可最多節約5400元個人所得稅支出(按照最高稅率45%計算)。而如果年收入剛好卡在“跳檔線”上的,抵扣了這1.2w還能降個交稅級數,那省下的稅就更多了。

賬戶資金如何投資?

開立了個人養老金賬戶及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后,參加人自主選擇購買符合規定的個人養老金產品,包括儲蓄存款、理財產品、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金融產品。與一般金融產品相比,個人養老金產品具備運作安全、成熟穩定、標的規范、側重長期保值四個屬性。

在產品選擇上,工商銀行表示,積極與多家產品和銷售機構開展對接,做好產品遴選與發行銷售。如在業內首發特定養老儲蓄產品,并發行了符合養老儲蓄要求的多種期限儲蓄產品;積極參與多只養老基金上線和發行,發揮集團優勢推出工銀瑞信定制養老FOF基金等。

農業銀行也表示,現已全面開放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開立、繳存、領取、公募基金購買等服務,并將陸續提供個人養老儲蓄、理財產品、保險產品的交易、咨詢等服務。

那么,這幾類個人養老金產品如何選擇呢?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表示,養老儲蓄產品的優勢是安全性最高,不過利率會低于其它養老金融產品;養老理財產品兼具穩健性和收益性,收益率不確定,有可能最終達不到業績比較基準;養老保險產品的優勢是兼具投資和保障屬性,但期限較長,流動性偏差,且收益率也不高;公募基金配置權益類資產的比例較高,收益波動性最大,可能拿到較高的收益率,也可能拿到很低的收益率,甚至可能虧損。

普益標準研究員霍怡靜指出,養老理財產品符合長期養老需求和生命周期特點,與一般理財產品相比,養老理財產品普遍具備低風險性、投資期限較長、業績比較基準相對較高等特點,但產品實際收益表現并不一定與其業績比較基準完全相符。因此,投資者在選擇養老理財產品時,應當結合自身情況進行綜合考慮。具體而言,需要明確自身養老投資需求、未來資金情況、風險偏好等因素,重點關注產品的風險、收益和流動性等方面,不要盲目跟風,同時也要避免僅關注產品收益水平。

知多D:

1,如何參與?

參加個人養老金需要開設兩個賬戶:一個是在個人養老金信息管理服務平臺(簡稱信息平臺)建立個人養老金賬戶;另一個是在銀行開立或者指定的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

個人養老金賬戶:通過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全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政務服務平臺、電子社保卡、掌上12333APP等全國統一線上服務入口或者商業銀行渠道,在信息平臺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

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選擇一家符合規定的商業銀行開立或者指定本人唯一的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也可以通過其他符合規定的個人養老金產品銷售機構指定。

2,“個人養老金賬戶”與“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有何區別?

個人養老金賬戶用于登記和管理個人身份信息,并與基本養老保險關系關聯,記錄個人養老金繳費、投資、領取、抵扣和繳納個人所得稅等信息,是參加人參加個人養老金、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基礎。

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參照個人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項下Ⅱ類戶進行管理。

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與個人養老金賬戶綁定,為參加人提供資金繳存、繳費額度登記、個人養老金產品投資、個人養老金支付、個人所得稅稅款支付、資金與相關權益信息查詢等服務。

3,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有哪些特點?

總結起來,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主要有四個特點,即開戶對象有要求、賬戶數量有限制、繳費金額有限額、支取領取有條件。

從開戶對象的角度看,個人養老金的參加人應當是在中國境內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勞動者。

從賬戶數量的角度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具有唯一性,按照一人一戶原則,參加人只能選擇一家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確定一個資金賬戶,商業銀行只能為同一參加人開立一個資金賬戶。

從繳費金額的角度看,參加人每年繳納個人養老金的額度上限為12000元,不可超額度繳費。

從支取領取的角度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封閉運行,不支持任何支取、轉賬等。參加人達到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出國(境)定居,以及國家規定的其他情形,可以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領取個人養老金。

4,個人養老金先行城市有哪些?

個人養老金先行城市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石家莊市和雄安新區、山西晉城市、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遼寧沈陽市和大連市、吉林長春市、黑龍江哈爾濱市、上海市、江蘇蘇州市、浙江杭州市和寧波市、安徽合肥市、福建省、江西南昌市、山東青島市和東營市、河南鄭州市、湖北武漢市、湖南長沙市、廣東廣州市和深圳市、廣西南寧市、海南海口市、重慶市、四川成都市、貴州貴陽市、云南玉溪市、西藏拉薩市、陜西西安市、甘肅慶陽市、青海西寧市、寧夏銀川市、新疆烏魯木齊市。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福建省全域均納入了先行范圍。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林曉麗 王楚涵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蘇俊杰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