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區直擊|“寵物照顧清單”的N次更新

2022-11-27 09:31:56    來源:大洋網    

“阿姨,您家的鑰匙在哪里?我們現在就過去拿……”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我們現在找不到呢……能說一下具體位置嗎?”

海珠區大塘片區25、26網格第四組的信息組成員李灝逾和張敏璇站在城中村巷口焦急地打著電話。根據電話另一頭的指引,終于在一處窗臺的角落里找到了“藏”在這里的鑰匙。

原來,不少網格住戶被隔離后,來不及給寵物預留口糧。這些被疫情困住的寵物,就成了一群亟待救援的生命。作為信息組成員的她們,就干起了照顧寵物的“分外事”。

“真是麻煩你們了!”

“是不是有一份貓糧在這里呀?”11月25日,經過卡口進入網格時,她們詢問駐守的志愿者。

據了解,經過提前溝通,被隔離的寵物主人提前在網上買好了貓糧和貓砂,并送到了網格的卡口。對于李灝逾和張敏璇這兩個20來歲的女生來說,穿著全套防護裝備、經過狹窄的樓梯,將這近十斤的寵物用品扛到位于四樓的住戶家里,著實是一份體力活。

她們拿出保管在塑料袋里的鑰匙,打開了門。進屋后,她們首先會清理排泄物、鏟貓砂——一些寵物主人在臨走前,會顧及寵物被繩子纏住等情況,一般會將寵物放養。此后,還會加滿貓糧、換水,以及檢查寵物的健康情況。

她們記不清這是第幾次來。這戶一共養了三只貓,分別是“爸爸”“媽媽”和它們的孩子。“爸爸”“媽媽”更喜歡躲起來,“每次給它們拍照都不容易,”喂養時,她們都會將寵物的照片或者視頻,以及喂食、換水的情況,通過微信告知寵物主人,“真是麻煩你們了!”在屏幕的另一端,往往都是這樣的感謝。

主動攬下照顧任務

根據疫情防控需要,大塘片區共劃分為26個網格,大小不一。李灝逾和張敏璇所在第25、26網格是典型的城中村區域,人口密度大、樓棟間距小。作為廣州酒家“紅棉先鋒”志愿先鋒隊的一員,她們在結束其他片區的抗疫任務后,于11月7日左右來到這里支援,同行的30多人被分配到不同的工作組。

“我現在回不去,我的貓困在家里沒人喂,馬上斷水斷糧……”“家里狗狗求喂!希望能幫忙照看……”作為信息組成員,她們每天負責收集14個網格居民微信群里的各種信息。

然而,有一些住戶發出家里寵物需要照顧的求助讓她們犯了難。網格里有多戶住戶養有寵物,寵物主人被轉移隔離后,寵物喂養就成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她們也曾想將任務轉給網格里的志愿者,但是不管是物資組、還是核酸組等,他們都有著更艱巨的任務。為了不給其他人增加負擔,她們兩人主動攬下照顧這些“毛孩子”的任務。

“信任是一個過程”

由于經常在微信群里“露臉”,及時回復,她們也得到了網格住戶的認可。

幾天前,一位阿姨主動給她們打電話,希望她們照顧一下家里的寵物。經了解,在管控期間,這位阿姨已經收養了好幾只鄰居的寵物,現在家里有四條狗和一只貓。但自己馬上要被隔離,只得緊急求助信息組的兩位小姑娘。由于走得比較倉促,只能先把鑰匙留下,于是就出現了開頭的那一幕。

其實,在一些住戶家里,早就給寵物們準備妥當了。記者看到,有的準備了自動喂水器、自動喂食機等,還有遠程攝像頭隨時可以查看寵物的一舉一動,但是他們還是會“私下”聯系志愿者們,希望上門去看一看,“信任是一個過程,也證明我們的工作得到了他們的信任。”

“讓人感覺挺暖的”

雖然工作微不足道,但是她們兩人盡心盡力。每次進出住戶家中,她們都要在門外進行消殺——在門口前停下,用酒精消毒,“我們都是在門外消毒,因為一些住戶告訴我們,寵物對酒精這些氣味很敏感。”

其實,寵物們也喜歡有人去看它們,長時間家里沒人,寵物們也會變得急躁或者抑郁。“不要急,就開門了,”她們來到三樓一戶人家的門口時,里面的一只泰迪聽到熟悉的聲音,變得十分興奮,蹦蹦跳跳。“喂食幾次,它們也會湊上來靠近人,讓人感覺還是挺暖的。”

隨著被照顧的寵物越來越多,她們的“寵物照顧清單”也越來越長:有貓,有狗,還有兔子。她們說,盡量每天都去看一次。對于被隔離的住戶來說,家里的寵物是他們疫情之下的念想和牽掛,“只要寵物主人需要幫助,我們就會一直做下去,”她們說。

文/信息時報記者:段余樂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高凱珅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