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當前,很多老年人積攢了一定的存款,卻沒有合適的投資途徑,存在資產貶值的擔憂,故而對于投資項目、投資理財的宣傳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也因此給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他們往往以“高回報、高收益”的投資為噱頭誘惑老年人,先給予小恩小惠,再向其募集資金,甚至以提前返利引誘老年人拉人投資,達到非法集資或詐騙的犯罪目的。在廣州市番禺區人民檢察院辦理的一起案件中,不法分子就是以此方式來誘惑老年人。
69歲的吳伯(化名)在閑逛時,收到一份廣州市某化工公司業務員派發的宣傳單,上面寫著該公司的基本情況、發展狀況及未來發展計劃。業務員介紹,該公司具有募集社會資金的資質,并承諾以最高不超過銀行利息的4倍返本付息。
圍觀咨詢的人越來越多,吳伯也非常好奇。業務員當即表示有興趣的可以乘坐公司安排的車輛到辦公地點詳談。于是,吳伯與很多老人便一同前往該公司的番禺辦事處大樓。
(相關資料圖)
該公司的辦公地點位于番禺城區中心地段的某酒店大廈內,負責人向吳伯等人詳細地介紹了公司的經營情況、發展歷史、發展前景、利潤情況,還耐心地講述因擴大生產經營需吸納社會資金的計劃,分析了不同層次的投資金額及可獲得的相應回報。
同時,公司負責人還介紹了自己的創業歷程,老人們聽聞后都對負責人的能力表示贊賞。之后,吳伯等人多次受邀到公司喝茶、吃飯,參加該公司組織的水療活動等,且每次活動后吳伯都能免費領取雞蛋等小禮品。
期間,有人提出想參觀一下公司的生產線,負責人便安排吳伯等人到該公司的生產基地,觀摩產品生產流水作業過程。
經過多日了解和一番實地考察,吳伯終于放下戒心,決定投資人民幣15萬元,為自己的養老錢增值。吳伯首先通過銀行轉賬的方式,將錢款轉入公司負責人的個人賬戶,接著在該公司的番禺辦事處與負責人簽訂了《借款合同》,并收到了公司財務出具的《收款收據》。
第一個月,吳伯如期收到了5000多元的投資款利息和分紅款,但之后就再也沒有收到過相關款項。吳伯急忙趕去番禺辦事處,卻發現大門緊閉,而公司負責人在電話中也一直推脫搪塞,后來更是直接失去了聯系。吳伯思慮再三,選擇到派出所報警。
經偵查,共有30名老年人被騙,損失金額共達110多萬元。公司負責人供述承認其打著公司募集資金的幌子行騙的事實,并稱要求業務員在派送宣傳單時重點選擇派給老年人,是因為大多數老年人都有存款,同時想投資增值的愿望更強烈。
該案中,所募集的資金除了維持番禺辦事處的場地租金、業務員的收入、投資人的請吃和娛樂費用之外,其余都被負責人用于個人消費,完全沒有用于公司經營和生產上。
經番禺區人民檢察院起訴,番禺區人民法院以被告人犯集資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二十萬元。
檢察官提醒:老年人群體的風險抵御能力弱,一旦遭遇騙局很難翻身,在遭受財產損失的同時,更會受到嚴重的精神損害。老年人不可對所謂的“公司實力”盲目崇拜,即便是有正規的工商登記也不代表其從事的是合法經營,更不能據此說明其有募集資金的資格。任何投資都不得承諾保本,超乎尋常的高息回報更是一場騙局。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李斌 通訊員:番檢宣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