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港煥發新活力!廣州番禺區國家級漁港經濟區起航

2022-06-11 05:09:45    來源:大洋網    

6月10日,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漁港經濟區揭牌系列活動在番禺區石樓鎮海鷗島舉行,這標志著全市唯一、全省也僅有兩個的國家級漁港經濟區試點——番禺區漁港經濟區正式啟航,為番禺高質量發展裝上戰略性新引擎。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領導(線上),省、市、區有關領導以及有關部門負責人,專家學者參加了揭牌活動。

番禺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理幾何中心、門戶樞紐、“省會海門”,坐擁引江向海的區位優勢;轄區內的蓮花山漁港形成于秦漢時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水道,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也是廣州目前唯一的國家級中心漁港;以海鷗島為核心的現代漁業產業園,成功引進麥康森院士團隊落戶。番禺漁業資源豐富,2021年,全區實現漁業產值為45.09億元,同比增長8.1%;“粵字號”漁業品牌13個,全市占比50%。

依托區位、資源優勢,番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入貫徹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拓展藍色發展空間,向海圖興、向海圖強,著力打造環珠江口100公里‘黃金內灣’”“突出陸海統籌、港產聯動,把沿海經濟帶打造成更具承載力的產業發展主戰場”,和廣州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當好全省鄉村振興的示范和表率,大力發展都市現代農業”重要部署,與省、市主管部門三級聯動,舉全區之力推進國家級漁港經濟區高標準建設,推動現代漁業高質量發展。

目前,番禺區漁港經濟區已列入《全國沿海漁港建設規劃(2018—2025年)》和“十四五”重點支持建設的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名錄,番禺區漁港經濟區項目被正式列入2021年中央財政補助資金支持建設的漁港經濟區試點名單,不僅成為廣州全市唯一的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試點項目,更是廣東全省唯二的漁港經濟區先行先試區。

活動現場,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線上)、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番禺區領導分別致辭。領導嘉賓共同為番禺區漁港經濟區、廣東省都市型智慧漁業與漁聯網標準化試點項目、番禺區慈善會生物多樣性保護慈善基金揭牌。廣東省都市型智慧漁業與漁聯網標準化試點項目進行路演,番禺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進行捐贈,番禺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志愿服務隊成立。中國工程院院士麥康森圍繞保護生物多樣性作主旨發言。

據了解,番禺區漁港經濟區建設范圍包括番禺區東部石樓、化龍、石碁、橋南、沙灣五個鎮街,面積280平方公里,以蓮花山漁港為功能核心區,逐步形成“一港、兩翼、三核、四區、五鎮”的總體布局。其中,蓮花山中心漁港、漁港周邊漁村、蓮花山風景名勝區以及整個海鷗島共80平方公里劃為番禺區漁港經濟區啟動區。

建設規劃方案顯示,2021年底至2024年底番禺區漁港經濟區將建設智慧漁港系統建設工程、上下涌避風錨地工程、礪江涌避風錨地工程、上涌休閑漁業碼頭、番禺名優現代漁業產業園、休閑漁業綜合體、生態農業科技創新產業示范園及其他漁業項目、亞運大道礪江河大橋工程及漁港核心區交通工程等8個項目。番禺區漁港經濟區預計總投資14.1億元,打造智慧漁港、平安漁港、綠色漁港、人文漁港、產業漁港。同時,番禺區還將建設4個漁業產業提升項目,4個漁旅融合項目,做大做強至少2家漁業龍頭企業,創建至少2個漁業品牌,打造特色漁村振興典范。

廣東省都市型智慧漁業與漁聯網標準化試點項目主要是以加快番禺區漁業現代化轉型為核心,發揮標準化技術支撐,在番禺漁港經濟區構建生態化、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約化的精準養殖標準化模式,為養殖全過程提供管理與輔助決策、物流與質量安全追溯等標準化手段,建立形成具有廣東省地方特色的都市型智慧漁業與漁聯網標準體系,將番禺經驗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都市型智慧漁業標準化建設經驗,并在全省推廣,為我省漁業現代化轉型、鄉村振興標準化建設提供有益參考。

為有力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任務落地落實,提升全社會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廣州大學城管委會發起成立番禺區慈善會生物多樣性保護慈善基金并組建番禺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志愿服務隊。目前,番禺區生物多樣性保護慈善基金已籌集資金230萬元,統籌用于番禺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研究、利用及保護。其中區慈善會捐贈100萬元,番禺食品有限公司鄉村振興基金捐贈50萬元,區總商會會員單位及區工商聯共12家企業捐贈共80萬元。番禺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志愿服務隊成員由華南師范大學、省農業科學院、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等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志愿者組成,旨在圍繞番禺區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志愿服務。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肖桂來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李波 肖桂來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