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吳新春 通訊員 袁莊姝
5月13日,位于韶潤村曹家組的一棟兩層農房轟然倒下。這棟挺了近6年的韶山“樓堅強”終于得以拆除。
就在5天前,這棟樓房的戶主——余某某拿到了政府的首筆補償款65萬元。
時間再回溯1個多月,就在2022年3月31日,余某某在大女兒的陪同下來到韶山鄉政府,鄭重地在征拆協議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事情得從2016年8月開始說起。當年8月,韶山干部學院建設工程正式啟動,涉及韶山鄉韶潤村3個村民小組29戶居民的拆遷。經過韶山市優居中心和鄉、村干部的細致工作,至當年10月,已有28戶村民自愿與政府簽署了征拆協議,先后搬離。唯有曹家組的余某某家因拆遷補償價格未達成一致,不肯拆房。
說起來,余某某家的情況確實有點“特殊”。“她家是純女戶——就在拆遷前兩年,余某某的丈夫剛剛去世,”韶潤村黨委第一書記周建強告訴我們,“余某某的大女兒于2012年外嫁清溪鎮楓木村,她和小女兒相依為命,也許因為此,她總有一種莫名的怕吃虧心理。”韶山市優居中心工作人員李芳也證實了這一點,“我們上門作政策解釋不下20次,她就是聽不進去……感覺她內心對拆遷工作非常抗拒,甚至懷疑政策執行過程有貓膩,可以‘找關系’獲得更多的額外利益。”
從2017年起,政府相關部門與余某某家就拆遷問題舉行過聽證會,申請過行政復議甚至對簿過公堂,誰也說服不了誰……就這樣,事關該項目建設最后一棟樓的拆遷問題陷入了僵局。
事情的轉機發生在2021年底。
2021年,湘潭(韶山)紅色教育培訓綜合服務基地項目啟動,鄉村和韶山市優居中心工作人員再次找到了余某某,勸說她配合政策主動拆遷。余某某的親家也做起了她的思想工作。過年時,余某某來到周建強家拜年。幾年來,雖然她家的拆遷工作毫無進展,但不管是政府部門還是村里干部,都只是苦口婆心地做工作,面對面把道理講在前,把關心放在前,從沒有誰為難過她。這一點,余某某看在眼里,一顆心漸漸融化了。她主動提出拆遷的事宜,希望能夠按照實際情況享受相關政策。經韶山市征拆聯席會議專題研究,決定按照當年的拆遷政策對她進行補償。
今年4月13日,余某某搬出住了幾十年的老宅,隨大女兒住進了“豐菊嘉苑”小區。至此,湘潭(韶山)紅色教育培訓綜合服務基地全部征拆任務實現清零。數年后,這里將引聚一批優質紅培機構,構建“一學院一基地一片區”發展格局,推動韶山紅色旅游和教育培訓向規模化、規范化、品牌化發展,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紅色旅游目的地。
項目落地,征拆先行。今年以來,韶山市征拆隊伍認真貫徹韶山市委市政府關于產業強市“百十億”工程的決策部署,在征拆領域項目競賽活動中趕超先進,在“心連心走基層、面對面解難題”活動中為征拆群眾排憂解難,湘潭(韶山)紅色教育培訓綜合服務基地項目的清零只是其中一個縮影。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