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錢、出力,慈善助力幫扶困難群眾超4600人次

2022-04-19 19:43:25    來源:大洋網    

大洋網訊 自3月廣州發生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廣州市慈善會及時回應困難群眾需求,加強對特殊困難群體的關愛幫扶,根據疫情防控要求,采用專人解答救助指引、加快流程審批、滿足個性化需求、整合資源精準服務、“開綠燈”快速解決困難群眾問題等快速救助服務措施,至今已為困難群眾提供資金資助、微心愿幫扶、資源鏈接、關懷服務、信息咨詢指引等服務累計超4600人次,資助金額達470萬元,助力全市疫情防控工作。

這條服務熱線不但暖心還能救命

“我們社區有困難人員急需入住ICU,剛好在三元里管控區內,請問需要如何幫他申請慈善救助”社工急切地向珠珠慈善醫療救助平臺工作人員詢問道。

經過一番溝通得知,姚叔(化名)是三元里街道的低保戶,近段時間因尿毒癥并發心衰,病情危重,需馬上入住醫院ICU。當醫生告知姚叔需住院至少10天,總費用不低于5萬元,并且需要先繳納一部分押金時,一下子把一向經濟困難的姚叔給難住了。

情急之下,社工撥通了珠珠慈善醫療救助平臺熱線電話,平臺工作人員除了詳細指引了社工如何幫姚叔申請該行政區域的政府醫療救助資源外,還告知其有關低保戶免押金就醫優惠政策,并積極引導社工與所在地街道辦、醫院溝通。致電的當天晚上,姚叔順利住進ICU病房得到及時治療,他的醫療費用自費部分將得到慈善醫療項目的資助,緩解了姚叔燃眉之急。

早在2018年,珠珠慈善醫療救助平臺便開通了服務熱線(4008599595轉2),由專業團隊收集整合廣州、珠三角乃至全國各地的慈善救助信息與資源,平臺可為困難患者提供資金申請、資源鏈接、籌款支持、關懷服務、信息咨詢指引等綜合個性化服務。

記者了解到,疫情期間,平臺救助熱線及各類服務仍常態化開展,困難患者有救助服務需求,可撥打熱線電話向珠珠慈善醫療救助平臺咨詢或申請相關救助服務。

在世界血友病日來臨之際,市慈善會的“血友病援助”項目也持續對特殊困難群體進行幫扶資助。“我們和市婦兒醫院、南方醫院、番禺中心醫院等啟動‘一站式’結算模式,受助患者到醫院治療可‘隨來隨看,隨走隨結’,疫情期間受助患者入院治療完全不受影響,若有問題需要我們協調,可隨時撥打珠珠救助熱線,我們將持續為困難群體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市慈善會項目負責人表示。

小小微心愿也被關注到

家住白云區防范區域的軒軒,是低保家庭的困境兒童,父親是特殊困難重度殘疾人。受疫情影響,軒軒只能在家線上學習,而礙于經濟原因,父親無法為軒軒購置平板電腦。“我不想孩子缺席任何一節課。”軒軒父親告訴社工。

得知情況后,那一天早上,社工向“微心愿·善暖萬家”提出申請,市慈善會經過緊急的審批采購、物流協調,僅用一天就把嶄新的平板電腦送到軒軒家中。看著拿著平板電腦專注上網課的軒軒,軒軒父親既開心又釋懷,“感謝你們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實現了我的心愿。”

軒軒實現“微心愿”,用平板電腦上網課

7歲的芊芊是居住在廣州新塘街的一名腦癱患兒,父親在溫州打工,母親帶著另外兩女一兒在老家河南生活,目前芊芊由爺爺奶奶帶在身邊照顧。她聽得懂家人的話語,但無法進行語言表達,生活無法自理,每天只能坐在輪椅上,飲食起居皆需要爺爺奶奶照顧。

爺爺奶奶在廣州靠收廢品維持生活,經濟拮據,看著芊芊日漸長大,他們一直想給芊芊換上一張大點的新輪椅,讓她坐著舒服點。

近期,社工上門探訪時了解到爺爺奶奶的“微心愿”,便立即向廣州市慈善會“微心愿·善暖萬家”項目申請資助,“我們能體會到這張新輪椅不僅是爺爺奶奶的一個心愿,更是他們對芊芊(化名)成長的美好期許”,市慈善會工作人員說道。資金審批、物資采購、送心愿上門僅用3天時間便將新輪椅送至芊芊家。

據了解,“微心愿·善暖萬家”能很好地滿足困難家庭多種多樣的個性化需求,有效發揮精準救助的作用。疫情期間困難家庭所需的防疫包、油米包、孩子上網課有困難等都可以向市慈善會提出資助申請。

“我們將聯動全市微心愿項目合作伙伴密切關注、收集困難家庭的防疫和生活需求,簡化審批程序,物資配送將會根據疫情防控要求做好消殺工作,確保物資安全、快速派發給困難家庭”項目負責人介紹道。

廣州市慈善醫院醫療隊支援社區開展核酸檢測

中醫醫生加入核酸檢測,現場為群眾看起舌象

“謝謝你們,辛苦了!”或許這是每一位醫護人員在執行核酸檢測任務時聽到最多的一句話。4月8日至14日疫情期間,廣州疫情發生以來,廣州市慈善醫院(廣東省中醫院芳村醫院)主動承擔社區核酸檢測任務,累計派出醫療隊7批次195人,先后前往越秀區、海珠區、荔灣區及白云區多個社區,完成荔灣區黃碼、綠碼居民90717例核酸采樣工作。

其中,寧醫生作為第一次到“站場”的新兵,手衛生,戴帽子,戴口罩,戴手套,穿防護服,戴面罩......一系列操作后,看著眼前等待核酸檢測的居民,他告訴自己“開始了,加油吧!”緊張感在一個又一個操作中慢慢消失,操作越來越熟練,速度也越來越快。

慢慢地,他發現很多居民的舌象有少許異常,這也是他作為一名中醫醫生的職業敏感。因為戴了口罩和面罩,說話不是特別清晰,時間也不多,只言片語地交流后,他會細心告知居民們一些注意事項,叮囑他們要調整好身體狀態,增強抵抗力。

在社區工作者、志愿者等工作人員的日夜堅守下,市民們積極配合、守望相助,市慈善醫院醫療隊以嚴謹、有序、高效、熱情的工作,受到社區居民的一致好評。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楊欣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莫偉濃

通訊員:王夢華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