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薅羊毛”薅出了刑罰,“兼職刷單”也可能涉詐騙罪

2022-04-19 18:29:46    來源:大洋網    

大洋網訊 疫情期間,為確保民生供應,各大商家推出了線上生鮮銷售平臺,既保障了人民群眾的正常生活所需,也保障了企業穩定發展。

近期,廣州市海珠區檢察院在辦理廣州市某農產品有限公司被騙一案中,發現犯罪嫌疑人利用商家給予新人優惠券的營銷手段“薅羊毛”,嚴重侵害了商家的合法權益。

為增加新客戶,積累客戶數量,提升用戶粘性和活躍度,增加交易量,廣州市某農產品有限公司運營的線上生鮮銷售平臺針對新注冊用戶發放新人優惠券,用于折抵購買商品的價款。

2021年3月至8月期間,組織者王某某搭建刷單微信群,不斷吸引彭某某等“兼職人員”入群,“兼職人員”在群內經過簡單培訓成為刷單者,使用“信碼通”APP購買大量虛擬電話號碼后注冊成為新用戶在平臺領取優惠券,完成大量刷單交易,獲得刷單報酬。王某某到線下自行提貨后轉手銷贓,最后由收贓人員陳某某將低價買入的商品加價銷售給其他超市、市場等商家。廣州市某農產品有限公司共被騙20多萬元的優惠金額。

海珠區檢察院第二檢察部以犯罪嫌疑人王某某、彭某某等5人涉嫌詐騙罪、犯罪嫌疑人陳某某涉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向法院提起公訴。經法院審理,判處組織者王某某、“兼職人員”彭某某等5人詐騙罪,判處收贓人員陳某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

“薅羊毛”是最近幾年流行的一個詞,指的是消費者通過一些平臺的推廣活動和優惠活動,以相對較低成本甚者零成本獲得產品。“薅羊毛”行為一般分為兩類:一是合規“薅羊毛”行為,指消費者為了省錢消費,使用真實身份,在優惠規則內與商家完成真實交易,該行為屬于合規的市場行為。二是過界“薅羊毛”行為,指用戶惡意利用平臺和商家在技術和管理上的漏洞,大規模地組織或參與“薅羊毛”以獲取高額收益,該行為是違規違法的。

檢察官表示,生活消費中合理省錢本無可厚非,但“薅羊毛”需遵守規則,若逾越規則故意斂財,如本案中,犯罪嫌疑人通過大量虛擬號碼騙得電商平臺發放新人優惠券并使用,是對商家合法權益的惡意侵犯或占有,嚴重影響民營企業健康發展,同時侵害其他普通用戶的合法權益,危害民生領域,必將承擔法律責任。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薅羊毛”時一定要了解商家規則,把握好法律的邊界,若“薅”過界,好事就會變成壞事。面對不當誘惑,唯有克制住“薅一把”的僥幸心理,才能真正守住法律與道德的底線,切勿做一個盲目的“羊毛黨”,更不要“羊”入歧途。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李斌 通訊員海檢宣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