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醫療救援站,24小時守護南洲管控區居民健康

2022-04-19 08:44:24    來源:大洋網    

大洋網訊 “A棟有居民腹痛并伴嘔吐,需要轉診”“11歲孩子高燒39℃,伴咽痛,需要轉診”……凌晨3時許,南洲街封控區管控區救治微信群里依舊信息不斷,醫務人員們一邊通過電話了解病人情況,一邊緊盯微信群里發來的各種就醫診治需求,確保第一時間能為需要診治的居民提供診治服務。

為全面做好海珠區南洲街封控區、管控區2萬多名居民的醫療保障工作,海珠區衛生健康部門建立后滘流動醫療救援站,成立救援站黨員突擊專班,發放《就醫明白卡》,公開醫療保障電話、心理咨詢熱線,全面做好封控區、管控區居民醫療保障工作,全天候守護居民生命健康。

隨叫隨到,他們24小時貼心守候

臨床救治組、婦幼醫療組、心理健康組、轉送救治組……這是后滘流動醫療救援站的分工。

不少發熱的病人都是在凌晨以后出現高熱情況,需要我們第一時間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進行診斷,確定是否轉外就醫。”臨床救治組的醫務人員廖秀梅介紹,為了確保能第一時間掌握診治需求并開展救治工作,每天都會有醫務人員24小時在線,對患者當前的病情進行診斷,采取指導用藥、送藥上門、上門診治及轉定點醫院救治等不同救治措施,并把每一位患者的情況精準記錄到分鐘,精細到每個診斷細節,梳理好全部救治過程,確保救治工作精準高效。

精細管理,全力做好重點人群醫療救治工作

“您好,我是后滘醫療救助站婦幼醫療組的醫生,您現在是懷孕第多少周了?”4月17日上午,來自海珠區婦幼保健院的袁嘉瑩打出了當天的第56個問診電話,為全面掌握所在封控區、管控區孕產婦的情況,袁嘉瑩一早便開始挨個給登記在冊的孕產婦打電話,詳細了解每一位孕產婦的孕周情況,并做好妊娠風險等級評估,遇到臨時打不通的,就做好標記,間隔一段時間繼續打,直到聯系上對方為止。

據了解,為了全面保障封控區、管控區孕產婦的安全,海珠區還打通孕產婦綠色產檢通道,由定點三甲醫院安排產科醫生每周一、周四上午專門為封控區、管控區孕產婦進行產檢,每周二、周五晚上專門為孕產婦提供NT超聲檢查服務,讓封控區、管控區的孕產婦可以享受到更好的醫療健康服務。

在救援站現場,除了海珠區婦幼保健醫院的產科和兒科醫生外,還有來自海珠區中醫醫院的內科醫生,通過區級專家隊伍的入駐,為封控區和管控區內孕產婦、兒童、老人以及患有基礎性疾病的重點人群提供專業診治服務。

周密部署,構建起三級高效醫療救治網絡

據悉,海珠區抽調全科、產科、兒科、內科、心理咨詢及護士30多位骨干醫務人員現場集中辦公,為轄區居民提供全天候醫療保障服務。同時,還派駐海珠區中醫醫院、海珠區婦幼保健院的專科醫生進駐流動醫療救援站,構建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二級專科醫院——定點三甲醫院”三級醫療救治網絡,以滿足不同病癥患者的診療需求,全力保障封控區、管控區2萬多名居民醫療需求。

據流動醫療救援站負責人闕珍介紹,目前封控區、管控區內三人小組醫務人員負責上門進行日常健康監測,由區中醫醫院、區婦幼保健院的駐點醫生給予技術指導,對于情況緊急需要送外就醫的則通過綠色就診通道送往三甲定點醫院,通過三級救治網絡的建立,實現最快速度為居民提供最適合的救治服務。自4月11日以來,已送院治療100多人,上門診治70多例,線上電話指導用藥近200人次。

貼心關愛,心理醫生上陣做好居民心理疏導

在為封控區、管控區居民解決就醫問題的同時,居民的心理疏導和情緒化解也正在有序開展中。

“4月16日,我們面向封控區、管控區的居民發放了在線心理測試問卷,根據居民填寫的問卷內容,初步判斷已有部分人員目前存在心理或情緒問題,已安排專業的心理醫生對這些人群進行一對一溝通。”心理健康組的廖志威介紹,處于封控區和管控區的居民,因為打破了原來的生活習慣,暫別了家人朋友,離開了熟悉的工作崗位,長期處于封閉狀態,會出現失眠、情緒低落、焦慮、抑郁等狀態,甚至會出現極端行為,需要密切關注他們的心理狀態并及時給予疏導。

據廖志威介紹,他們還面向封控區、管控區居民發放了《致封管區居民的一封信》,指導居民如何化解自己不安焦慮的情緒,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度過管控期。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廖靖文 通訊員:李早花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