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閻(左二)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穎思 通訊員楊玲、梁柱、龔靜 攝
老閻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穎思 通訊員楊玲、梁柱、龔靜 攝
“我爸都快退休了還沖在前面,我當然不能拖后腿啦!”這是沖鋒在一線的小閻的堅持。
“我還能干!等這波疫情結束后再退休。”這是從警30余年“貼心大姐”梁瑞青的自白。
“我去送吧!”這是封控管控區“搶單王”葉智硇的義無反顧。
這樣的暖心人和事每天都在抗疫一線上演著。自廣州本次疫情暴發以來,廣州黨員干部舍小家為大家,迎難而上、逆行出征,用自身行動感染身邊人。
“老閻”和“小閻”:
“父子兵”上陣奮戰一線
在白云區棠景街,有一對特殊的抗疫“父子兵”,他們互相鼓勵、互相支持、日夜兼程沖鋒在最前線。
這對“父子兵”是54歲的“老閻”閻宏圖與25歲“小閻”閻舒煒。老閻是棠景市場監管所的一名轉業干部,小閻則是廣州銀行的一名普通職員。雖然職業不同,但面對疫情,父子倆都不約而同選擇了舍小家、顧大家。
4月8日晚,疫情防控升級,得知消息的老閻,立即收拾了隨身衣物趕回棠景市場監管所投入戰斗。隨后,棠景街部分地區正式劃為管控區,老閻正在其中,他慶幸道: “好在我帶了些必需品,即使打持久戰也不怕了!”
在管控區8個日夜的街頭,總能見到老閻忙碌的身影:督促落實禁止堂食、暫停營業情況,嚴查惡意哄抬物價行為等。
虎父無犬子,小閻在接到單位緊急支援棠景街的通知后,與老閻做出了相同的選擇,都沒來得及告訴老閻一聲,就收拾了行裝趕往棠景管控區。
“爸,您在哪,我也進入棠景了!”忙碌了一天后,小閻才和父親聯系上了。
“我的工作比較簡單,協助核酸檢測,給密切接觸者送物資上門,每家每戶派發出行卡等。雖然經常要通宵工作,但是像我爸都快退休了還沖在前面,我當然不能拖后腿啦!”小閻表示,為自己能夠參加一線戰疫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老軍轉”老閻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退役不褪色,若有戰召必回”的誓言,小閻在老閻的言傳身教下,勇敢扛起了新時代年輕人敢于擔當、勇挑重任的旗幟。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抗疫戰場上,正是許許多多堅守陣地的“老閻”“小閻”,讓防線得以堅固、讓民心得以向穩,我們堅信疫情將再次被擊退!
黃石派出所“青姐”:
“等這波疫情結束后再退休”
“我還能干!等這波疫情結束后再退休……”廣州市公安局白云區分局黃石派出所民警梁瑞青扛著箱子說。一大早,她就來到了防疫封控區外圍運送保障物資。然而,4月13日這天,是她退休的日子。
梁瑞青(左一)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丹羊、葉作林 通訊員白公宣攝
本輪疫情開始以來,梁瑞青一直在崗位上連軸轉。每天天沒亮,她就出現在派出所飯堂里。“因為疫情管控,飯堂有些員工也不能回來上班,我每天都要在飯堂幫忙,得趕在飯點前把熱飯菜給執勤的同事們送過去。”梁瑞青一邊打包一邊說。
為確保所有執勤人員能及時吃上熱騰騰的飯菜,她經常親力親為給各個執勤點送餐送水,而她自己卻經常因錯過飯點吃冷飯菜。
“我是一名黨員,在工作崗位上一天,我都會和戰友們一起繼續堅守。雖然4月13日這天就退休了,但這一天會很長,因為戰斗才剛剛開始,我會一直奮戰到疫情結束的那一刻。”梁瑞青說。
從警30余年的梁瑞青,擔任過社區民警、社區內勤、治安內勤等崗位,因為臨近退休年齡,又被調整為行政內勤,成了派出所的“大總管”。為了做好全所后勤保障,沒有從事過財務工作的她,迅速調整心態快速進入角色,又一次從頭學起。
設立防疫管控區后,梁瑞青每天都在忙碌:安排增援人員的早餐、安排各執勤點的裝備、布置核酸檢測場地、跟志愿者溝通……剛有一點空閑時間,她還沒來得及喝口水,又聽說某核酸檢測現場維持秩序人員少,便二話不說趕到現場維持秩序。
沒有追捕疑犯的驚心動魄,沒有蕩氣回腸的豪言壯語,“貼心大姐”梁瑞青安靜又平凡地甘居幕后,在這“最長的一天中”繼續為公安事業無私奉獻,站好最后一班崗。
封控管控區“搶單王”
為街坊配送物資“實時送達”
“怎么又是你呀?”在完成第一批、第三批的下沉社區任務后,來自廣州市番禺區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的黨員葉智硇決定,繼續留在基層社區配合街鎮疫情防控工作。又見到這位“老面孔”,社區工作人員有點驚訝。
這一次的下沉,任務更為艱巨。4月4日,廣州番禺發布通告:東沙別墅小區部分被劃定為管控區、封控區,成為番禺全區疫情防控的最前線。這里也正是葉智硇下沉服務的地方。“每天主要任務是為管控區、封控區居民配送物資,打通居民的‘給養通道’。”
葉智硇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肖桂來 攝
4月6日剛來的時候,已是東沙別墅小區實行封控措施的第3天。管控區內主要通過手拉平板車運送物資,由于區域面積大,最遠的地方住戶來回一趟需要20多分鐘,而且平板車行進過程中,噪聲較大,可能會影響住戶的休息。
葉智硇就向社區提出,建議配備電動自行車,可以提高物資配送的速度,減少對住戶的干擾。特別是一些冷熱食品,前臺接收到,可以迅速轉送到住戶的家中,保證食品的品質不受影響。街道收到建議后,立即予以采納,在管控區內配備了兩輛電動自行車,極大地提高了日常工作的效率。葉智硇“自豪”地對記者表示,現在街坊們的快遞和外賣,從封控管控區出入口完成登記到送達住戶,一般也就兩三分鐘。
中午最高溫度達30℃,完成管控區全部工作任務后,脫掉防護服,汗水早已濕透衣服。“在管控區內工作,除了擔心暴露之外,最難受的還是天氣熱。穿著防護服,特別到了中午的時候,干活動作都不敢太大,一旦出汗,就只能一直濕著。”葉智硇說。
12日上午在備勤時,有兩袋物資一直放在邊上,后來發現這是封控區內的物資,負責配送的同事忙于其他緊急情況,無睱顧及。但隨著時間推長,氣溫逐漸升高,里面的肉菜可能變質。
“我去送吧!”葉智硇又“搶下”了這一單任務。旁邊的其他人員幫助葉智硇加固了防護服的連接部分,確保萬無一失。于是,葉智硇便有了“搶單王”稱號。
“下沉一線并不只是做做樣子。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履行好自己的責任,講究科學的方法,同時把大家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心齊、力量齊,我們一定可以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葉智硇說。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穎思、記者張丹羊、葉作林、肖桂來 通訊員楊玲、梁柱、龔靜、白公宣攝影報道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