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最美養老人,美在專業,美在奉獻,美在質樸,美在擔當!經過一輪熱烈的網絡投票和專家評審,11月3日,廣州最美養老人名單出爐。廣州廣船養老院有限公司陳天輝、廣州市荔灣區安寧敬老院周麗華等5人被評為“最美院長”,廣州市白云區大源養老院田志華、廣州市南沙區養老院古麗娟等20人被評為“最美養老護理員”,此外還有10位“最美醫護人員”、10位“最美社工”、10位“最美老友記”。
在剛剛過去的敬老月,廣州日報·花城老友記聯合廣州市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共同舉辦了第二屆廣州市“點贊最美養老人”活動。95名廣州養老人的事跡吸引了超20萬人次瀏覽,超6萬廣州街坊投票,最終55名最美養老人脫穎而出。
“長輩們步入晚年,更需要我們從業人員用正能量給他們力量”“感謝媒體為我們養老人撐起價值感”……這是千千萬萬養老人的心聲。
最美養老人活動的頒獎儀式將在年底進行,養老服務機構一段段溫馨感人故事被廣泛傳揚,持續溫暖人心。
資深的他們:從業數十年 守住初心
有人說,堅持一件事五年,才有資格說“做過”;堅持十年,才有資格說“了解”,堅持二十年以上,才有資格說“懂得”。在這兩屆“點贊最美養老人”活動中,不少從業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老院長特別讓人感動。
守護地處高風險區域的400位老人
2021年5月,廣州爆發本土疫情。廣船養老院及其鶴洞分院2個院區均處于本次疫情的高風險區域,全院入住的老人有400多人、在院員工有100多人,防控形勢異常嚴峻。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廣船養老院院長陳天輝提前謀劃、沉著應對。在他的發動下,2021年5月21日起提前實施封閉式管理。員工們積極響應號召,快速行動起來。
“那段時間壓力很大,感覺自己的神經總是在繃著。”6月10號,陳天輝得知一位每隔一天要去醫院做透析的長輩成了“密接者”,他果斷指揮員工做好隔離、消殺工作,待他們忙碌完,已經是凌晨2點。
400多位長輩,隨時會有急性病痛發生,陳天輝要安排員工做好安撫工作,等待救援。“我們沒什么牽掛的,唯一最牽掛的就是老人們”。
讓老人衣食無憂是我的本分
最美院長:周麗華
荔灣區安寧敬老院院長周麗華,從業時間長達20年。
20年時間,周麗華一心撲在養老院的工作上。盡管圍繞在她身邊的都是每天周而復始的喂飯、翻身、洗澡、換紙尿片等護理工作,還有家長里短的繁瑣雜事、直透人心的人情冷暖,但這位養老人并沒有退縮,她的初心仍然熾熱。
今年五六月的芳村發生疫情,安寧敬老院成了全封閉區,所有物資無法運進來。除了存好的油和米,院里新鮮的蔬菜和肉類所剩無幾了,140多號人每天都需要吃飯,老人身殘體弱更應該要保證充足的營養……作為一院之長,她必須迅速解決這些迫在眉睫的問題。
周麗華每天焦頭爛額、急躁萬分地翻手機找各種途徑,找各種渠道,聯系各部門給老人院提供食材。終于她找到了有防疫通行證的食材供貨商,給老人院提供正常的食材,解決了燃眉之急。“看著老人們衣食無憂,我才能安心。”周麗華說。
年輕的他們:當上養老人找到了工作的意義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養老行業人才培養的重視,以及各種培養政策的落地,這個行業里已經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無論是在一線的護理員、護士、醫生崗位上,還是在養老機構中層管理團隊里,都能看到85后、90后甚至00后的年輕力量。
通過努力讓長輩站起來很有意義
2015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陳婷進入南沙區養老院,成為一名養老護理工作者。入職的第一天,她才知道原來護理員還需要為離世長者穿壽衣。“我當時整個人都懵了,心里馬上就打了退堂鼓。”
后來同事似乎看到了她的擔憂與害怕,告訴她說“不用害怕,我們作為養老護理員,我們是在做好事,陪伴長者們的最后一程。”聽到同事的話,她的心里不知道為什么突然就感覺不怕了,反而一股責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入職后,陳婷的工作是每天幫長者洗澡、翻身、喂飯等工作。在日常的照顧中,她發現有些長者由于長期坐輪椅,雙下肢功能漸漸消退。她提出了站立訓練,讓長者的雙下肢經過鍛煉后慢慢有力。
她和同事們每天固定帶長者進行站立訓練,通過持續的訓練和鼓勵,有的長者后來可以扶著助行架自己慢慢走。長輩們慢慢露出燦爛的笑容。
“通過努力,讓長輩恢復部分自理能力,這讓我感到很有成就感!”陳婷說。
一張飯票,讓爺爺好好吃飯
最美醫護人員:閆宇沙
“我覺得他們不是失智,他們只是不記得而已。他們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們需要走進他們的世界,而不是強行把他們拉出來。”廣州市松鶴養老院醫護人員閆宇沙說道。2013年,90后的她加入了松鶴養老院大家庭,八年時間照顧了兩百多個認知癥障礙老人。
沙沙發現,張爺爺每次吃飯的時候總是只吃一半,剩下另一半說要留到晚上吃。原來爺爺過去一直獨居,生活比較艱難,溫飽都成問題。他總是怕吃了上頓沒下頓。
為了讓老人正常進食,沙沙巧妙地在一張紙條上寫“買飯票”三個字,遞給張爺爺說:“今天中午吃完,你下午可以拿著飯票跟我們再領一份飯。”就這樣,持續一年的時間給飯票,張爺爺的安全感逐漸建立起來,現在老人家已經不需要“買飯票”就能主動吃完了。
專業的他們:為提升養老服務盡施才華
在廣州的養老行業,涌現出越來越多具備專業學識和技能的高精尖人才。他們大多數在養老機構里被委以重任,用他們的專業化和精細化為養老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
李丹,1997年醫科大學畢業后,希望留在廣州發展。當時的廣州市老人院已經在走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非常需要醫療專技人員,就這樣,李丹加入了養老行列。如今的她,在保利中科和熹會挑起了重任。她不但是院長,也是長輩們的貼心人,更是員工們的領路人。
醫生、養老,如果一定要選一個,李丹更喜歡養老。在她心里,做醫生只負責治療疾病,專業能力高,綜合能力卻得不到鍛煉,而做養老卻不同,不但要照顧長輩的身體,更要照顧號長輩的情緒、心理。相比之下,做養老,更有溫度。
作為醫科專業人才,對于醫養結合,李丹也有自己的看法。“養老機構應以養為主,如果過分強調醫,會浪費大量醫療資源,理想的醫養結合應該是醫院與養老機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
最美院長:高華榮
廣東頤壽安養負責人高華榮,由醫療護理專業轉行從事養老服務工作近19年,多次參加行業及主管部門舉辦的相關培訓及學習,并不斷自學。身為有著專業知識的高層管理人員,高華榮認為,專業和資歷兩者互為補充,缺一不可。“現在這個行業很缺照顧崗位和醫療護理崗位,其他的崗位也需要更多有行業專業知識的人才進入,滿足行業發展人力迭代的需要”。
王俊2004年入職廣州市白云僑頤養老院擔任服務主管,為了把養老服務工作做得更專業,她克服許多困難,2008年考取助理社工師職稱,2010年11月考取高級護理員職稱,2016年考取中級護理技師職稱。2018年擔任廣州市紅升僑頤養老院常務院長。“我從業17年,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更多的專業人才能夠加入到養老事業中”。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楊欣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