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萬社會組織形成基層社區治理的廣州新經驗

2021-11-04 21:09:06    來源:大洋網    

大洋網訊 近日,2021年廣州社會組織研究年會暨廣州社會組織講壇(總第47期)(以下簡稱“研究年會”)在廣州陽光酒店順利舉辦,年會主題為“基層治理現代化與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

本屆研究年會由廣州市社會組織管理局、廣州市民政發展研究中心、廣州市社會組織聯合會指導,廣州社會組織研究院(以下簡稱“廣州社研院”)主辦。

廣州市社會組織管理局李又文一級調研員(市管)出席并致辭,廣州社研院院長蔡禾、執行院長胡小軍主持會議。會議邀請了中山大學、上海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深圳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和廣東省綠芽鄉村婦女發展基金會、廣州市天河區車陂龍舟文化促進會等廣州市社會組織代表齊聚一堂,圍繞主題展開深入探討和交流。

▲廣州市社會福利與養老行業協會舉辦護理員大賽

因地制宜,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治理各有特色

上海大學社會學院院長黃曉春教授以“當代中國社會治理轉型與社會組織發展”為題作主旨演講。他從政府治理模式創新、激發社會與社區活力、黨建引領和多線程改革交遇中的社會組織四個角度,深入剖析社會組織發展所面臨的多維制度環境。他認為,在近年來各地的實踐中,基層普遍存在技術治理范疇內推動社會組織發展的策略,但未來的發展需要超越技術治理邏輯,嵌入整體性的治理框架。

華南理工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葉托教授結合國內外案例,系統介紹了社會資本、社會組織與社區韌性建設三者之間的有機聯系,闡述了風險社會視野下社區韌性建設的技術路徑與社會路徑,并以社會資本的視角解讀社會組織在社區韌性建設中的作用。

深圳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唐娟教授基于深圳三類社會組織動員實踐的比較分析,圍繞社區參與的三次動員路徑研究作深入分享。她通過比對社會服務機構、社區基金會、社區社會團體三者的社區動員過程,發現不同類型社會組織在社會化動員實踐中各具優勢,能夠有效彌補行政化動員不足,并總結出“服務型動員”、“資助型動員”和“吸納型動員”三種社區動員實踐模式。

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郭金云副教授從實踐歷程、實踐邏輯、經驗啟示三方面詳述了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的成都經驗。其中,實踐邏輯包含目標邏輯、制度邏輯、主體邏輯、行動邏輯與方法邏輯。成都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的實踐經驗所帶來的啟示是,能夠以調動外部條件和激活內部要素為雙維邏輯,打造內生生長型社區,助推社區可以自組織、自適應、自治理與自發展。

在發言點評環節,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肖濱教授表示,各位專家學者的分享讓參會者深入理解了社會治理的制度邏輯和各地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治理的豐富經驗。他指出,黨委領導、政府支持、公眾參與是社會組織有序而充滿活力發展的保證。而在社區治理中,要鼓勵多元的社會組織扮演不同的角色,實現多維度動員,提高居民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

圓桌對話環節由胡小軍執行院長主持,與會專家和社會組織代表圍繞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盤活社區資源等議題進行深入探討。各位專家結合各自實踐經驗,提出許多創新觀點和深刻見解。

活動最后,蔡禾教授為研究年會做總結。他表示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需要與國家戰略融合,融入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的體系當中。期待社會組織能明確社會責任,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增強自身競爭力,協調多元利益主體關系,創新拓展資源合作方式,獲取社會廣泛認同,更深更廣地參與基層治理現代化建設。

▲廣州社會組織連續五年全城送體檢

廣州:積極探索實踐,推動基層治理共同體建設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在“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等章節均直接或間接提及社會組織,為“十四五”時期廣州社會組織發展提供了重要戰略指引。

《廣州市社會組織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鼓勵和支持社會組織在經濟社會各領域、各方面充分發揮作用。《規劃》提出要加強社會組織協商制度建設,支持社會組織作為協商主體有序參與協商;支持社會組織創新服務理念和模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專業社會服務;支持社會組織參與建設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示范城市,探索符合廣州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社會治理道路。

近年來,為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引導社會力量為社區提供服務,廣州堅持黨建引領,大力發展社區社會組織。目前,全市有2萬多個社區社會組織活躍在城鄉社區,每個街(鎮)建成1個社區社會組織聯合會、每個城市社區擁有10個社區社會組織、每個農村社區擁有5個社區社會組織,為基層良性自治提供重要基礎。

此外,廣州完善“社會工作+公益慈善+志愿服務”融合發展機制,推廣“五社聯動”、社區基金等模式,形成基層社區治理的廣州新經驗。社會組織在社會服務提供、溝通協商、公眾參與促進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是廣州基層治理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

為加快落實社區社會組織培育發展,《廣州市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3年)》也于近日出臺。《方案》提出用3年時間,通過實施一批項目計劃和開展系列主題活動,進一步提升質量、優化結構、健全制度,推動社區社會組織在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中得到充分發展,成為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有力支撐。

廣州社研院以社會組織、社會治理、公益慈善研究為核心,每年定期舉辦廣州社會組織研究年會,為理論成果分享和行業交流搭建平臺。近年來,廣州社研院不斷拓展研究領域,聚焦“十四五”規劃、市域社會治理、社會組織培育、社區志愿服務等,以理論研究引領實踐探索,持續產出理論與政策研究成果,為政府決策提供理論依據和重要參考,為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貢獻智力成果。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楊欣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莫偉濃

通訊員:廖培金、陳歡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