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第五屆廣州國際城市創新獎將于下周一正式拉開帷幕。11月8日至13日,系列活動將在廣州越秀國際會議中心以線上線下融合形式進行。據悉,本屆廣州獎將在全球15個入圍城市中最終評選出5個獲獎城市。
過去四屆廣州獎,讓我們見證了廣州獎在全球城市溝通交流中的平臺作用,為全球城市治理提供重要經驗與創新案例?,F在我們一起來回顧首屆廣州獎,重溫過往的創新典范,共同期待新一屆城市治理新經驗。
首屆廣州獎獲獎城市于2012年11月16日公布,獲獎案例聚焦社會服務和生態環境,關注民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地方政府和公共部門成為城市創新的主體。在入圍的15個城市中,土耳其的科喀艾里、加拿大的溫哥華、韓國的首爾、馬拉維的利隆圭、奧地利的維也納這5個城市獲此殊榮。
為什么是這五個城市?
科喀艾里(土耳其):學會在地震下生存
處于北安那托利亞斷層西段馬爾馬拉地區活動地震帶內的城市科喀艾里,是1999年馬爾馬拉大地震的震中。那次地震造成大約18萬人死亡。為了進行地震研究、防震規劃和教育工作,為今后可能發生的災害做好準備,科喀艾里政府規劃了“未雨綢繆:學會在地震下生存”項目,并于2012年年初啟動。
首屆評委會認為,此項目旨在構建一個急需的地震應急準備體系,應急管理機構、非政府組織、大學、研究中心及地方政府機關在項目中共同協作。項目包括兩個不可分割的部分:監測和教育。地震教育從小學就開始,不到兩年時間普及至2萬多名學生。監測方面,23個“地面運動監測站”的數據被輸入到國家地震數據庫,當地地震網絡和地震監測系統得以建立,并成為“地震風險下土地改革”法律的立法基礎。
溫哥華(加拿大):打造全民的宜居可持續空間
溫哥華在世界上以其新穎的城市建筑而著稱,在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過程中,溫哥華將“綠色城市創新項目”創造性地納入城市規劃和發展政策中,為城市宜居性、包容性、城市密度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重要原則奠定了基礎。
首屆評委會認為,綠色城市創新項目建立在可持續發展城市長期跟蹤記錄的基礎上,同時調整城市政策,并采取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以滿足下一代的發展需要。項目包括三個主題:二氧化碳零排放,零廢棄,健康生態系統。溫哥華采用了北美最環保的建筑規范之一,所有新建的建筑必須至少達到LEED金級標準。同時溫哥華的創新性房屋政策以獨特的方式,通過特定的工具,解決了城市里貧困家庭的住房問題。
首爾(韓國):健康首爾-兒童和青少年網癮預防項目
數據顯示,在9歲至39歲的韓國人中,有12%的人出現網癮特征,網癮問題對青少年的影響尤為嚴重。據了解每年約有200000名年輕人離家出走,許多出走的年輕女孩很可能走上賣淫的道路。
首屆評委會認為,在處理青少年問題上,首爾不斷提升城市規劃和管理方面的創新能力,并成功建立了透明的管理系統。該系統旨在為陷入困境的青少年提供援助。項目主要由兩個創新計劃組成,一是“防止青少年賣淫”計劃,二是預防青少年網癮計劃。自2009年起設立自強學校和工作培訓,讓離家出走的賣淫少女在賓館和咖啡廳當服務員,同時這個項目給予青少年決定權,讓她們參與到其中。
利隆圭(馬拉維):城市導師計劃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利隆圭在城市發展進程中,貧富分化日趨加重,加之政府監管不力,服務落后,傳統的發展規劃無法應對復雜的社會發展和全球環境問題。南非的約翰內斯堡為利隆圭提供幫助,為其制定長期發展規劃來確保利隆圭的可持續發展,在此基礎上利隆圭建立了獨特的以成績為導向的管理體系。
首屆評委會認為,利隆圭市議會使用計算機來管理其財務系統,提高其效率和透明度,從而建立一個績效管理系統。利隆圭還吸引了可觀的外部投資以及政府資金的援助。城市導師計劃很好地詮釋了廣州獎的宗旨,闡述了城市間如何通過互相幫助,提高其管理及可持續發展能力,樹立了國際國內組織間的創新合作關系的典范。
維也納(奧地利):融入新移民項目
維也納是一座移民城市。對于剛剛移居到維也納的新移民而言,如何了解當地的社會結構和系統,如何知道享有何種權利以及應盡何種義務?為此,維也納采取了長遠的措施,旨在促使維也納市民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
首屆評委會認為,為了幫助新移民適應新生活、融入新社會,維也納設計了一站式的社會服務,保證居民能夠便利地掌握重要信息,如住房、醫療、教育、就業等。除此之外,維也納還提供24種語言的服務,并持續更新信息。
首屆廣州獎獲獎案例為世界各地城市創新發展提供了清晰的指引和借鑒。讓我們翹首以盼新一屆廣州獎為我們帶來更多城市創新發展典范。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楊朝露
圖/廣州國際城市創新獎官網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