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在即,南粵大地氣候依然溫潤如春,正是廣州冬種大好時段,在廣袤的鄉間田野,趁著連日的晴好天氣,廣大種植戶正忙著除草、翻地、栽種,在農業機械化新機具、新技術的廣泛運用下,全面掀起冬種生產熱潮。據悉,廣州第四季度蔬菜產量可占全年產量三分之一以上。
廣州冬種潛力巨大
農業農村部門表示,廣州歷來有冬種傳統,冬種潛力巨大,優勢明顯。
一是氣候得天獨厚。當前全國大部分地區處于蔬菜生產淡季,廣州迎來生產旺季,第四季度蔬菜產量可以占全年蔬菜產量三分之一以上,單產高出全年平均單產約166千克/畝;菜農平均售菜價也高于全年平均售菜價,冬種對本地市場供應和菜農全年增收具有重要的意義。冬種菜心、馬鈴薯等可以錯開全國季節,價格和市場優勢明顯。
二是生態優勢明顯。冬季廣州病蟲害少,蔬菜產品品質優良,是一年中蔬菜品質最優良的時節。
三是政策優勢突出。商品有機肥購置補貼、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生物農藥獎勵等系列政策疊加,有效降低生產成本。
四是市場優勢極佳。廣州背靠粵港澳大灣區,本地還擁有2200萬的消費人口,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平臺可以便捷供應大灣區乃至全國市場。
從蔬菜富余地調運優質蔬菜到本地
據介紹,廣州市從努力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高度出發,做到冬種工作早謀劃、思想早發動、措施早落實,全方位確保增產增效增收。全市今年冬糧作物面積目標任務為3.15萬畝,比上年穩步增長,蔬菜冬種面積在去年實際完成面積的基礎上力爭有所增長。目前市已制定了任務分解表,力促各區對照將任務落實到鎮、到村、到茬。同時,廣州組織科技推廣人員加強技術指導,尤其是指導蔬菜生產企業和菜農加強蔬菜田間管理,加快蔬菜上市節奏。
廣州一手抓冬種,一手抓市場調度,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和廣東省“12221”農產品市場體系平臺作用,及時從蔬菜富余地調運優質蔬菜到本地,及時豐富市場需求。此外,廣州還加強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的信息監測,引導種植戶、經營者合理安排生產和經營活動,穩定市場預期。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葉卡斯 通訊員穗農宣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