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從廣州市民政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廣州市共設立社區慈善基金418個,其中在市慈善會設立的有96個,在各區慈善會設立的有322個。418個社區慈善基金共籌集善款2924.29萬元,平均每個社區慈善基金籌集善款約7萬元。
廣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廣州市高度重視社區慈善基金的發展,將其作為慈善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納入全市推動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和創建“慈善之城”提升工作方案,大力推進社區慈善基金發展,推動慈善資源下沉社區,支持慈善組織為社區群眾提供多元化、精細化的慈善服務。
據悉,2019年4月廣州市民政局指導廣州市慈善會、廣州市善城社區公益基金會制定印發《社區慈善基金合作服務指引(試行)》,推動廣州社區慈善基金的設立和運營,建立起社區募捐長效機制。2021年1月,印發實施《廣州市創建“慈善之城”2021年工作要點》,對社區慈善基金工作進行統一部署,明確工作目標,落實工作任務,進一步推動社區慈善基金的發展。
支撐:制定政策,大力支持社區慈善基金發展
據悉,為大力支持社區慈善基金發展,廣州出臺了一系列慈善工作文件,制定鼓勵和促進社區慈善基金政策,加強對社區慈善基金的管理,提高運作效率與成效。制定印發《社區慈善基金合作服務指引(試行)》,明確社區慈善基金的使用范圍主要用于本街(鎮)或居(村)轄區范圍內的公益慈善活動,既具有廣泛性又突出地域性。另外,社區慈善基金設置了社區慈善基金管理委員會(簡稱管委會),管委會由社區慈善基金發起人(單位)組建,街道辦事處(鎮政府)需派員參加,負責社區慈善基金日常的監督和管理。社區慈善基金項目可由管委會直接實施或委托社會組織、社區內志愿服務團體等實施。
值得關注的是,為了推動社區慈善基金的設立,扶持社區慈善基金的運作,廣州市慈善會與各區慈善會加強聯動,統籌推進,聯合出臺政策對社區慈善基金予以資金支持。社區慈善基金可在市慈善會設立,也可在區慈善會設立,啟動資金及獲支持的資金額度由市、區慈善會結合各自實際確定。如在市慈善會設立社區慈善基金,由發起人一次性捐助3萬元或以上啟動資金,市慈善會予以3萬元資金支持。
創新:結合實際,創新打造各自亮眼慈善項目
自廣州全面啟動社區慈善基金工作以來,各區結合各自實際不斷創新思路,各出“法寶”,積極鏈接資源,提升社區慈善基金運作成效,切實推進社區慈善基金工作。番禺區在“五社聯動”機制下先行先試,針對社區居民需求,設立積蓄資金池,服務社區居民,漸進式解決社區治理議題;白云區利用微心愿品牌項目進行籌款,發動轄內愛心企業、社會組織與當地社區困難群眾結對幫扶,提供個性化救助等社區慈善服務;南沙區開展“擁抱綠色家園項目”,通過培育社區志愿者共同參與社區環境衛生治理,構建綠色社區等等。
據悉,2021年9月羊城慈善月主題活動期間,全市范圍內共開展35項重點慈善活動,其中社區慈善基金成效凸顯,以小資金撬動大服務,切實滿足社區需求,增強社區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9月4日,廣州市慈善會海幢街社區慈善基金舉行“黨群同心海幢行”活動,邀請街坊組隊瀏覽轄區歷史文化建筑景點,參與慈善問答,最后通過捐步數攢小紅花參與99公益日期間善城匯愛活動配捐。9月5日至11日,廣州市慈善會彩虹街道社區慈善基金開展“慈善為民月”系列主題活動,舉辦慈善公益集市,動員來自廣州市西關外國語學校、廣州市荔灣區西關外國語實驗學校800多名師生,捐贈2000多份折合價值約11萬元的中秋慰問物資等。
未來:加大支持,促進社區慈善基金可持續發展
記者了解到,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社區慈善都將是廣州持續推進的重點工作之一,廣州也會持續推動設立以發展慈善事業為目的,以參與社區治理、支持社區服務、推動社區健康發展為主,服務于社區的慈善基金,積極為社區慈善基金提供資金、資源對接和專業支持,以社區慈善基金為資源平臺,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加大資金籌集力度,促進社區慈善基金可持續發展。
據介紹,到2021年底,社區慈善基金預計完成鎮(街)全覆蓋的目標,目前番禺區率先完成了275個村居全覆蓋,展望在不久的未來社區慈善基金能覆蓋到每一個鎮(街)、每一條村居,以社區慈善為切入點推動社區治理機制創新,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營造人人慈善為人人的良好氛圍。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蘇贊、林琳 通訊員:廖培金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