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廊坊開發區佳施加德士(廊坊)塑料有限公司等8家公司集體獲批入庫一筆來自中央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的補助,共計202萬余元,支持他們在VOCs達標排放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度治理。
為什么好幾家企業集體申請這一筆補助?這是廊坊市生態環境局真心幫扶企業的一個生動案例。廊坊生態環境綜合執法支隊副支隊長侯東利介紹,在執法過程中他們了解到,要申請中央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企業需要滿足單次環保設施投入在200萬元以上,而廊坊民營企業多、規模偏小,一般很難滿足相關補貼條件。
為最大程度幫助企業爭取扶持資金,廊坊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多次到生態環境部說明情況,請求將達不到環保投入補貼規模的企業“打包”,合并申請相關補助資金。通過努力爭取,僅今年上半年,廊坊市生態環境局就為這些企業爭取到中央專項補貼資金3000余萬元。
堅持執法與服務并重,廊坊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寓執法監管于服務企業之中,深化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助力。今年上半年,廊坊市大氣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空氣質量綜合指數4.89,同比下降3.0%;優良天數121天,同比增加4天。
2018年,生態環境部出臺了鼓勵企業依法治污、保護優秀企業在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時段實際利益的具體舉措,明確要求采用績效評估手段,對企業實施“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的差別化管控措施。為此,廊坊市環保系統持續開展“萬名環保干部入萬企”活動,組建11支常態化幫扶工作組,聘請專家組成技術團隊深入企業一線,為環保難題“問診開方”。
堅持大氣污染治理“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廊坊不斷出臺和完善鼓勵政策,堅定企業治污決心。該市動態爭列1229家企業進入“兩個省級正面清單”,28家企業進入“部級績效A級清單”。對納入上述清單的企業(項目),重污染應急響應期間不停產、不限產、少檢查、不打擾,讓支持清潔生產企業滿負荷開足馬力生產、增產增效,讓舍得投入綠色發展的典型進入“應急保險箱”。同時,執法人員依托全市智慧生態大數據監管智慧平臺,運用移動執法App、無人機飛檢、分表計電、在線數據監測等非現場遠程執法方式,減少對企業的打擾,受到廣大企業的歡迎。
“廊坊市生態環境局的‘以幫代罰’,讓我們深刻認識到管理中的不足,今后我們一定加強危險廢物相關工作的管理,杜絕類似事件發生!”固安冀航智能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經理謝歡歡告訴筆者,前不久廊坊市生態環境綜合執法人員現場檢查,發現車間未按規定存放廢機油,也未做防滲處理。“這是一周前車間有臺設備發生故障維修時產生的,忘記及時轉移到危廢間……”謝歡歡當場向執法人員做出解釋并立刻整改。
“按照相關法規,這種情形可以處以十萬以上三十萬以下罰款。但是根據《河北省生態環境廳環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裁量標準》,并經案件審理會集體討論決定,對其暫不予處罰,責令其立即改正。”參與現場執法的廊坊市生態環境綜合執法支隊三大隊隊長劉琨介紹,他們將執法監管的過程變成服務企業的實踐,在全市全面開展“雙隨機”檢查、“散亂污”排查等11項執法幫扶行動,對企業首次發現的環境問題不處罰,能立行立改的現場指導整改,短時間不能整改的與企業簽訂整改承諾書。
“過去環境執法部門到企業執法檢查,夠處罰標準往往一罰了之。而現在,我們在嚴格執法的前提下,騰出大量精力幫助企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執法中普法,激勵企業提升守法能力,提升生產管理效能,真正在治污中受益。”侯東利介紹,今年以來,他們累計幫扶企業59753家次,簽訂整改承諾書101份。
熱門
聯系我們:434 921 46@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2002377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