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輕點,潮州市博物館里的精美潮繡、惠州警察博物館里古代官員的頂戴花翎即刻躍然屏上;掃“碼”可及,“青年安居”查詢系統(tǒng)服務助力廣東超45萬人次青少年查詢優(yōu)惠住房信息;“聽見”溫暖,音頻主播王帥帥以聲音打造共同“家園”,讓孩子過年不孤單。
借助“云端”,南粵大地持續(xù)激發(fā)文明新活力。青少年網絡素養(yǎng)教育惠及15萬鄉(xiāng)村兒童;互聯網企業(yè)結對幫扶,為13個貧困村捐贈物資逾250萬元……網絡文明促進行動開展1年多以來,廣東團結引導省重點互聯網企業(yè)、網絡社會組織及廣大網民,在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積極作為,貢獻力量。
推廣文化精品
為網絡創(chuàng)作注入“源泉活水”
坐落在珠江下游的風華旅店迎來送往,客源不斷。1927年4月17日,“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珠江兩岸的青年們作出何種選擇?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推出紅色主題“劇本殺”游戲《百年風華》,在游戲中融入真實事件和革命人物。游戲結束后,玩家將進入黨史科普環(huán)節(jié),重溫革命故事。
開一個小的口,搭建一個深井。互聯網平臺助力社會發(fā)展,網絡文化精品則是滋養(yǎng)民心、滋潤網絡的一股“源泉活水”。
建黨百年、鄉(xiāng)村振興、城市印記、傳統(tǒng)文化、社會公益……當這些主題“觸網”后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為持續(xù)引導和鼓勵網絡文化精品內容生產和形式創(chuàng)新,廣東舉辦第八屆網絡文化精品宣傳推廣活動。作為2021廣東省網絡文明宣傳季活動的重頭戲之一,將征集并遴選出五大主題網絡文化精品及最佳傳播、最受歡迎、嶺南特色等優(yōu)秀作品,發(fā)揮標桿引領作用。
汩汩泉水不斷浸潤南粵大地,各地攜手打造網絡文明盛宴。
碧水瀲艷,游船在珠江兩岸華燈閃爍下緩緩行駛,“廣州紅 幸福城”2021年城市形象網絡宣傳活動揭開序幕。游船先后連線直播楊匏安舊居陳列館、廣州農講所等5個紅色經典場館,讓同步收看的網友足不出戶就能學習黨史。
佛山、河源分別推出“紛享佛山·共建網絡文明”“發(fā)現高新區(qū)之美”短視頻挑戰(zhàn)賽,橫縱聯動鋪開網絡文明宣傳季活動。據佛山市委網信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紛享佛山”網絡品牌行動僅今年上半年就收到網絡精品300多篇,新媒體矩陣總閱讀量超1.2億。
據統(tǒng)計,廣東去年共開展兒童互聯網大會等品牌活動150多場次,組織開設專題專欄630多個,集納推送重要稿件1260萬余篇次,其中網絡文化精品280余件。
培育自律行為
好網民匯聚正能量
胯下運球、單手投籃……籃球場上,云浮少年張家城的身體快速轉動,右臂處空蕩蕩的袖子隨之起舞。對他而言,只要手里有球,坑坑洼洼的水泥地也是萬人矚目的球場。14歲的張家城是“2020南粵十大好網民故事”主人公之一,在網絡投票中獲得了76.9萬次點贊。
個體行為自覺是推進網絡文明的內在根源,如何引導網民敢發(fā)聲、會發(fā)聲、善發(fā)聲成為重要課題。
2020年,省總工會舉辦年度“尋找廣東十大職工好網民”活動,展示職工好網民的理念、風采和力量;人民銀行廣州分行指導開展“金聲粵韻——2020普及金融知識、守住‘錢袋子’”網絡直播……各部門聯合完善好網民分眾化培育機制,擴大工程覆蓋面和影響力。
指尖傳文明,作為網絡時代的“原住民”,提升未成年人的網絡素養(yǎng),就是在為網絡時代的未來奠定基礎。
夏日微風拂面,省博物館、永慶坊、網易公司等地傳來歡聲笑語陣陣。一支由粵港澳大灣區(qū)兒童代表組成的探訪體驗隊剛剛參加了一場為他們而辦的互聯網大會。兒童代表在會上發(fā)布了3份獨立調研撰寫的兒童網絡生活報告。報告的背后,是廣東青少年網絡素養(yǎng)教育的不斷拓展。
近年來,省教育廳建立校園網絡安全和網絡素養(yǎng)教育研究及體驗基地,培訓3000名安全教育管理者、3萬名骨干教師;鄉(xiāng)村小學網絡素養(yǎng)支教活動“E成長計劃”啟動5年來,培養(yǎng)眾多“鄉(xiāng)村小講師”,惠及15萬鄉(xiāng)村兒童……
新風尚暖人心
以網絡文明建設推動“為群眾辦實事”
點擊進入“廣州女性”微信公眾號界面,“愛心計劃”欄目映入眼簾。手指輕點,即可參加公益項目“廣州媽媽愛心計劃”。
該網絡公益項目包括了為廣大女性提供女性特定疾病保障1.2萬元、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意外保障等內容,已有超40萬名“廣州媽媽”加入到第四期“愛心計劃”之中。
公益聚合力,網上有大愛。“廣州媽媽愛心計劃”是“互聯網+公益”實踐在南粵大地的縮影。廣東打造“南粵大愛 網結同心”網絡公益品牌,去年共征集206組網絡公益項目、團隊和傳播典型。
全網公益、全民公益的良好氛圍,助力廣東在統(tǒng)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發(fā)展、脫貧攻堅戰(zhàn)取得全面勝利之際,以推動網絡文明促進行動落實為抓手主動作為。
就業(yè)是最大的民生問題。2021年,在粵求職的畢業(yè)生將超過85萬。今年3月,省互聯網業(yè)聯合會主辦互聯網企業(yè)線上招聘應屆高校畢業(yè)生專場活動,統(tǒng)籌騰訊、數字廣東等省內重點互聯網企業(yè)拿出1萬多個工作崗位,幫助青年人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邁入鄉(xiāng)村振興新征程,茂名、清遠、揭陽還分別組織開展“鄉(xiāng)村振興看茂名”“小康‘網’事”短視頻征集等活動,描繪美麗鄉(xiāng)村風貌。
打造更加風清氣正網絡空間,是以網絡文明建設服務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重要前提。
去年,省委網信辦開展“粵·清朗”等39個專項整治行動,依法約談、暫停更新、關停違法違規(guī)網站、APP近730家,處置有害信息400萬條次。此外,廣東還組織省內重點網站平臺簽署清朗網絡空間承諾書,開展互聯網法律法規(guī)培訓,覆蓋各業(yè)務線2萬余人次。
網絡文明建設
內容建設
●2020年共開展兒童互聯網大會等品牌活動150多場次,組織開設專題專欄630多個,集納推送重要稿件1260萬余篇次,其中網絡文化精品280多件,選樹10個榜樣典型。
●開展第七屆廣東省網絡文化精品宣傳推廣活動,征集作品1200多件,遴選出《中國抗疫圖鑒》等網絡文化精品46件。
●策劃開展“廣州紅 幸福城”2020城市形象宣傳活動,相關話題瀏覽量超10.2億次。
素養(yǎng)建設
●舉辦2020兒童互聯網大會暨未成年人網絡素養(yǎng)論壇,活動在14個平臺同步直播,超200萬網民實時觀看。
●建立“網絡安全示范校”聯盟、校園網絡安全和網絡素養(yǎng)教育研究及體驗基地,培訓3000名安全教育管理者、3萬名骨干教師。
●以“后浪新聲——正能量在身邊”為主題征集好網民故事,線上投票超1800萬。據不完全統(tǒng)計,活動閱讀量超1億人次。
專項整治
●開展“粵·清朗”“粵·守護”等39個專項整治行動,依法約談、暫停更新、關停違法違規(guī)網站、APP近730家,處置有害信息400萬條次。
●針對網絡犯罪案件制作短視頻220余個,播放量超4.4億次。
●全方位開展“掃黃打非·護苗”宣傳行動,組織“開學第一課”和“綠書簽”等網上直播,共開展系列宣傳活動160余場次。
社會服務
●在抖音平臺開設“藝起戰(zhàn)疫廣東文藝界在行動”話題,閱讀量超1億。
●開展“脫貧攻堅——廣東互聯網企業(yè)在行動”結對幫扶活動,為13個貧困村捐贈物資逾250萬元。
●組織開展“2020匯聚南粵正能量爭做中國好網民”“南粵好網民”故事征集等活動,吸引1800萬網民參與,瀏覽總量超過5000萬。
●打造“博物官——廣東文博智慧導覽”,提供100多家線上博物館服務,覆蓋省、市、區(qū)博物館陳列展覽近300個。
●建設“扶貧協作產品交易網”等一批扶貧交易平臺,開展“消費扶貧月網上行”等17場消費扶貧活動,共采購貧困地區(qū)農產品230多億元。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